香港醫學會呼籲接種6種疫苗預防重症

香港醫學會由去年起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呼籲市民因應年齡及身體狀況,接種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疱疹、HPV及百日咳6種疫苗。醫學會指出,市民往往小看疾病的嚴重性,但嚴重時足以致命,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及患上重症的最有效方法。該會會長鄭志文亦指,現時不少市民抱有「疫苗猶豫」的情況,對接種疫苗持懷疑及擔心。

指技術成熟 安全效用被肯定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肺炎是香港的第二大殺手,由HPV病毒引致的子宮頸癌在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8位;而去年的新冠疫情更造成1.3萬多人死亡。他表示,醫學會建議的6種疫苗技術十分成熟,在安全性和效用上均受肯定。

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表示,接種疫苗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生蛇」及呼吸道感染等均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即使生蛇康復後,未必有永久免疫力,一世人有可能「生幾次蛇」,因此即使生蛇康復後仍建議接種。

醫學會副會長楊協和則提醒年輕男士也需要打HPV疫苗,因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男士感染高危HPV病毒的比例為25.7%,女性為20.7%。他認為男女均應接種HPV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多項男女癌症。

資料: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30603-0603_00176_043/%E9%86%AB%E5%AD%B8%E6%9C%83%E7%B1%B2%E6%8E%A5%E7%A8%AE6%E7%A8%AE%E7%96%AB%E8%8B%97%E9%98%B2%E9%87%8D%E7%97%87

全球民調:香港呼吸道傳染病調查 發現民眾認知度高但憂慮情緒低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了民眾的呼吸道傳染病認知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港人都對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認知明確,但真正對這些疾病懷有憂慮情緒的香港市民卻偏少,顯示自從疫情趨緩後,香港民眾對傳染病的擔憂也跟著下降了許多,但認知度未減。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爆發後,全球各國便因此陷入了惶惑憂急的情緒當中,然隨著防疫政策落實,疫苗普及率並不斷上升後,大多數港人對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染疫擔憂度」便也下降了許多,甚至未來也還有持續回落的趨勢,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當前在港,共有45%的市民都表示,自己現在已經不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並有47%的港人同步表明不擔憂自己或家人染上流感,加上另有55%的香港市民大膽表示他們絲毫不覺自己有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可能,顯示大多數港人都對這些呼吸道傳染病不再憂慮,原先的負面情緒已降。

此外,當被問及對各呼吸道傳染病的認知程度時,也有35%的港人感覺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機率是「一半半」,加上另有高達75%的市民清楚認知到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易染肺炎鏈球菌的群體,顯示港人對部份呼吸道傳染病的認知度高,與憂急情緒不同。

本次香港民眾的呼吸道傳染病認知調查,是香港民意研究所於4月25日公佈、3月2日至8日執行的民意調查,針對香港18歲以上的成年民眾進行電話訪談,共完成3600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1.6個百分點。

 

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8%87%BA%E7%81%A3%E8%AA%BF%E6%9F%A5%E7%B6%B2-%E5%85%A8%E7%90%83%E6%B0%91%E8%AA%BF-%E9%A6%99%E6%B8%AF-%E6%B8%AF%E6%9B%9D%E5%91%BC%E5%90%B8%E9%81%93%E5%82%B3%E6%9F%93%E7%97%85%E8%AA%BF%E6%9F%A5-%E7%99%BC%E7%8F%BE%E6%B0%91%E7%9C%BE%E8%AA%8D%E7%9F%A5%E5%BA%A6%E9%AB%98%E4%BD%86%E6%86%82%E6%85%AE%E6%83%85%E7%B7%92%E4%BD%8E-095153447.html

疫後上呼吸道感染增 孕婦成高危群組 專科醫生提醒兩種疫苗極重要

自本港防疫措施解除,市民毋需強制戴口罩,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橫行,孕婦是罹患傳染病高危群組,婦產科專科醫生建議,孕婦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可將抗體傳給胎兒,讓嬰兒出世後獲得保護屏障,平安度過未適齡接種的空窗期。孕婦產後若餵哺母乳,更可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坊間常對孕婦打針有迷思,憂慮有畸胎,醫生指事實正好相反,孕婦若感染流感或百日咳後得重症,反增加早產或流產風險。

 

孕婦針後嬰兒百日咳感染率急跌

 

「孕婦可否接種疫苗?」、「打針會影響胎兒發育?」坊間一直對孕婦打針存有迷思,擔心接種疫苗對胎兒有安全性問題。世衞及國外已有研究指出,孕婦可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而孕婦更被列為接種流感針的優先對象。當孕婦抗體不足,嬰兒隨時成為中招族群。根據衞生署回覆《Yahoo 新聞》的數字,百日咳於 2017 年起有上升趨勢,該年錄得 69 宗感染個案,1 歲以下嬰幼兒佔近半,錄得 31 宗。2018 年整體個案大幅升至 110 宗,嬰幼兒佔 46 宗。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由 2020 7 2 日起向合資格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服務,於 2021 2022 年接種疫苗的孕婦分別佔整體 94% 96%。計劃推行後感染個案大幅下降,2021 年錄得的百日咳個案僅 2 宗,沒有任何嬰兒受感染。2022 年錄得 3 宗,嬰兒佔 1 宗。

 

嬰兒染百日咳易現重症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嬰兒多數透過照顧者的直接接觸或飛沫感染百日咳,初時病徵可能不明顯,出現流鼻水、打噴嚏、發燒及咳嗽等一般呼吸道疾病症狀,嚴重可引致肺炎、窒息、腦部損傷或呼吸衰竭等。嬰幼兒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但本港嬰幼兒要在兩個月大時才適齡接種第一劑含百日咳的疫苗,變相出世後有2個月空窗期。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孕婦無論過去有否接種過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抗體可傳給胎兒,為嬰兒出世後的數個月內提供保護。一般建議孕婦在妊娠第 2 3 期接種,並以懷孕 35 周前為佳。目前醫管局的產科門診及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會為懷孕 26 34 周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

 

懷孕後期及產後 2 周染流感最高危

 

除了百日咳,另一個更常見的傳染病威脅是季節性流感。靳嘉仁醫生指出,孕婦懷孕時荷爾蒙變化令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負荷上升,較易患上流感,並增加重症發生率,令胎兒早產、流產及死產風險相繼上升。有研究更顯示,孕婦在妊娠後期及產後 2 周,患流感後出現併發症及死亡風險較高。

 

最多人關心是孕婦打針後會否有副作用,靳嘉仁醫生表示,有少數孕婦由於體質關係,打針後可能有輕微發燒,但一般而言,懷孕中後期接種疫苗,幾乎已不會出現副作用。若果懷孕時遇上流感高峰期,最好及早接種流感針,因為注射後仍需 2 4 周始能產生抗體,待懷孕中後期才接種可能太遲。此外,本身有接種疫苗的禁忌症、對疫苗成分過敏、曾因接種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等,均不建議接種。

 

餵母乳助增強嬰兒抗體

 

嬰兒出世至少 6 個月後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因此透過母體輸送抗體是最能保護嬰兒免於中招的最佳方法。孕婦除了接種疫苗,亦可於產後餵哺母乳,有助將更多抗體傳給嬰兒,減低嬰兒的感染風險。百日咳疫苗及流感疫苗可同時接種;雖市面有噴鼻式流感疫苗,但不適合孕婦接種。

 

孕婦接種疫苗迷思 Q&A

問:是否所有孕婦均要接種百日咳疫苗?

答:孕婦無論過往是否曾接種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含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讓抗體傳送給胎兒。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百日咳疫苗為佳?

答:孕婦可在妊娠第 2 3 期的任何時間接種,並以懷孕35周前為佳。孕婦最好在妊娠期完結前至少15日打針,以讓抗體有夠時間產生。


問:百日咳疫苗有副作用嗎?會否影響胎兒?

答:百日咳疫苗對胎兒沒有負面影響,而孕婦接種後的副作用一般較輕微,如注射部位腫脹、發紅或輕微痛楚等,嚴重副作用極為罕見。只有少部分人士不適宜接種,包括對任何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曾出現嚴重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有未知原因的腦病變。


問: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嬰兒出世後需否接種?

答:需要。孕婦體內傳給嬰兒的抗體會隨時間減少,嬰兒仍需按照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在兩個月大時接種疫苗。


問:是否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答:可以,百日咳疫苗可與流感針同時接種。若孕婦最近接種破傷風 (TT) 或含白喉類毒素 (Td) 疫苗,可在安全接種百日咳疫苗 (dTap)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流感針為佳?

答:任何懷孕階段均可接種流感針,愈早打愈好,因流感針需時 2 4 周產生抗體。


問:孕婦打流感針會否有副作用?

答:流感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痕癢或疼痛,其他較少見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發燒、肌肉疲勞、流鼻水或喉嚨痛等,一般 1 2 日就會恢復。


問:打流感針會影響胎兒發育?

答:孕婦打流感針並不會對胎兒造成健康問題,眾多研究反而指出,接種疫苗的孕婦,其胎兒對疾病抵抗力較佳。


問:接種疫苗後,可否餵哺母乳?

答:可以,餵母乳有助傳送抗體給嬰兒,更有效保護寶寶健康。


問:孕婦可否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

答:孕婦並不適合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需要接種針劑。


資料來源: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

 

 

資料:https://hk.news.yahoo.com/%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6%84%9F%E6%9F%93-%E5%AD%95%E5%A9%A6-%E9%AB%98%E5%8D%B1%E7%BE%A4%E7%B5%84-%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7%96%AB%E8%8B%97-%E5%A9%A6%E7%94%A2%E7%A7%91-%E7%99%BE%E6%97%A5%E5%92%B3-%E6%B5%81%E6%84%9F-%E8%83%8E%E5%85%92-010012601.html

 

全球首部宮內兒科學英文專著在上海發布


從生命初始那刻起,胎寶的健康狀況蘊含著將決定其一生的健康密碼。很多疾病其實可以追溯到胎兒期,但問題是,胎兒生病了,誰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呢?如今,胎兒的專科醫生來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將兒科團隊的診治范圍向前延伸,與產科交叉,形成新的學科——宮內兒科學。

 

昨天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婦兒健康發展促進高峰論壇上,全球首部宮內兒科學英文專著正式發布,該專著主編、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表示,團隊將直面最小年齡“病人”,專注起源於子宮的兒科疾病,包括所有胎兒結構畸形、生長發育異常和先天性器官功能缺陷。從受精卵到青春期,將連續性地圍繞疾病進行篩查、診斷、治療和預防。

 

胚胎(胎兒)發育是遺傳信息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編程過程。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認為,健康和疾病的發育起源理論強調了生命早期事件對后期健康的重要性。這一概念促使兒科醫生關注胎兒的健康,並將兒科的前沿推向了胎兒、胚胎階段。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妊娠並發症,影響世界上10%以上的孕婦,是兒童肥胖和神經發育障礙的重要風險因素。早期干預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避免對后代長期健康的有害影響。

 

這樣的干預措施同樣可以應用於在子宮內開始免疫接種。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張軍教授介紹,比如,為母親接種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百日咳的侵害。

 

另一方面,胎兒期的發育特性決定了一些特殊疾病如果從胎兒期就干預甚至手術,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效率和概率。孫錕帶領宮內兒科醫生們自2018年完成亞洲首例單中心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胎兒介入治療后,持續為在媽媽肚子裡的重症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治療,實現了單中心重症先心宮內介入治療病種全國之最,孕母均足月分娩,胎兒零死亡,打破該技術歐美近20年的壟斷。而及時干預胎兒主動脈瓣狹窄,不僅可以改善心肌發育和心室功能,也增加了出生后寶寶雙心室修復的可能性。

 

同時,新華醫院近年已在胎兒巨大頸部腫塊、胎兒膈疝、胎兒嚴重肺部病變、胎兒嚴重胸腔積液等疾病的分娩中,廣泛應用不斷臍胎兒手術(EXIT)、子宮外產時治療等。兒科醫生越來越多地參與胎兒期的基因咨詢、多學科診療,並制定早期治療計劃,更精准地在保障母胎安全的前提下,參與胎兒的疾病管理,讓更多寶貝健康出生。

 

放眼未來,如何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認為,宮內兒科就是胎兒的專科醫生。宮內兒科專家們將無縫銜接兒科現有體系,打通從胚胎到青春期的健康閉環管理,集預防、治療、康復等學科優勢於一體。

 

 

資料:http://sh.people.com.cn/BIG5/n2/2023/0618/c134768-40461253.html

支氣管擴張清痰之必要


大家或也知道氣管收縮會引致咳嗽、氣喘。但為何當支氣管擴張,這些症狀卻會持續並且惡化,而不是令氣管更暢順?趁著71日「世界支氣管擴張日」即將來臨,是時候對此病多些認識,萬一患上也可及早就診控病,減慢肺功能衰弱的速度。

 

其實支氣管擴張症在香港並非罕見,根據本地公營醫院的臨床數據,因呼吸系統科疾病而求診的人士之中,逾兩成是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

 

支氣管是主氣管左右分支的部分。當出現支氣管擴張,呈現的是單一或多處不規則的擴張,令支氣管變形,而這些不規則擴張位置,內壁會增厚,並隨日子積存大量痰涎,導致炎症或細菌感染。

 

因此,支氣管擴張最大的特性就是痰多且濃,濃痰量可達至一杯甚至一包,比患慢性氣管炎或肺氣腫還要多,以致患者每天早上都需要咳痰,尤其冬季,一早一晚「吹親」,或患感冒、流感時,反覆咳嗽及多痰的情況更甚。另約有四至七成的患者兼有氣促、喘鳴等症狀。當炎症惡化,弄傷支氣管旁邊的血管,更會容易咳出血絲或甚咳出血。

 

另一方面,支氣管擴張病人容易感染非結核性的分支桿菌,導致出現肺炎症狀,包括:發高燒、發冷、呼吸時胸口痛、疲累乏力、體溫低、消瘦等。

 

支氣管擴張症,確切成因仍未明,惟臨床上大多跟曾經感染有關,例如:幼年時曾患百日咳;或曾患感炎性肺炎而治療不不夠徹底,導致肺部留下疤痕、結節;又或進食時曾嗆倒。少數患者則可能跟先天免疫系統不足、球蛋白不足、缺乏某些酵素有關。

 

支氣管擴張症的擴張情況不可逆轉,所以肺功能衰退變差比-般人來得快。是以治療目標首要清除積存的痰,避免病情惡化。因為當痰積聚在肺部時,身體本能會想趕走污物(包括病菌),而產生大量抗炎細胞。惟這些抗炎細胞未必能有效清除污物,反而卻會攻擊自身器官,令炎症惡化。

 

治療需要服消炎藥醫好氣管發炎,從而有效減痰,並同時跟物理治療師學習咳痰動作和拍痰,讓痰更易吐出。有需要時按醫生指示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另亦強烈建議患者接種流感針及肺炎鏈球菌針。

 

此外,建議在症狀受控時,可做-些慢跑、急步行、游泳等不太劇烈的帶氧運動,透過吸氣、呼氣及深呼吸的動作,也能幫助痰涎自然排出。惟患者緊記須把痰吐在紙巾,然後包好丟進垃圾桶。

 

萬一不幸發現肺前葉位置遭徹底破壞,令濃痰、咳血加劇,或需要做手術切除遭破壞的位置。若咳血嚴重到血液浸著肺部,影響呼吸,則或需要做堵塞血管手術來制止咳血。

 


資料: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6%94%AF%E6%B0%A3%E7%AE%A1%E6%93%B4%E5%BC%B5%E6%B8%85%E7%97%B0%E4%B9%8B%E5%BF%85%E8%A6%81/384463


百日咳常被輕忽! 醫:建議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小時候打過疫苗、也很少聽醫生提及,很可能以為百日咳離我們很遙遠而輕忽。對此,台灣珈一診所院長李韋辛提醒,COVID-19防疫措施一過,百日咳個案快速增加,且因感染新冠,罹患百日咳機率大增。然多數民眾往往因成人症狀不明顯、好治療、無通報,而輕忽,但其實仍有重症、死亡可能,應每10年回診施打1劑百日咳疫苗,以供保護。

 

李韋辛在臉書專頁「林園海邊感染醫 李韋辛醫師」指出,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造成。通常症狀為咳嗽持續2週以上,且合併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聲、或咳嗽後嘔吐。臨床上不易判斷,小於6個月之兒童和成人症狀較不典型。台灣2009-2015年為高峰,平均每年超過50個案例,直到COVID-19疫情防疫,才變成零星個案。

 

台灣染百日咳 6個月內嬰兒比例最高

 

需特別注意的是,台灣百日咳個案主要集中於一歲以下兒童,其中6個月內比例最高。恐因媽媽沒有留抗體,或接種五合一疫苗的時程不完整,罹病機率大增。據資料顯示,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比例自30-74%不等,至少有1/4以上新生兒,在出生後是無抗體對抗百日咳。再仔細想想,新生兒若都不出門,定是大人攜帶病菌回家而感染,只是大人症狀不明顯,而沒發現。

 

各地百日咳案例皆攀升

 

5年來,可發現太平洋附近國家,百日咳個案數有爬升趨勢,其中60歲以上患者大約10%,香港18歲以上患者也升至4成,可見成人罹患百日咳不在少數。另COVID-19疫情過後,不分區域各國都逐漸爆發百日咳疫情。其中美、加最為嚴重,另南非、西班牙、波利維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也都有群聚、兒童死亡個案;中國在2022年前半年,也累計24530例。

 

COVID-19疫情後,百日咳快速增加,除解禁是一因素外,根據研究指出,如感染新冠者發生肺炎,得到百日咳機率是未得新冠者的2.5倍,由此可見,感染新冠,對罹患百日咳有影響。

 

成人染百日咳常被忽略

 

李韋辛分析,成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作一般感冒治療。通常是小孩確診,才回溯至大人。且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診所大多不會通報,容易低估。此外,若疫苗施打時間過10年,大多數成人早就失去保護力。而診所遇到成人久咳,常以黴漿菌解釋,使用日舒、紅黴素等藥物治療,當然還是會好,且太容易治療,卻不見得能找出真正病因。

 

疫苗非孕婦和小孩專利

 

不過,成人得百日咳並非無事,國外研究約仍有15-20%的老年百日咳患者住院,其中還是有少數會死亡(雖然死亡數遠低於小朋友),而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氣喘、慢性肺病、抽菸等更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因此打百日咳疫苗,並不是孕婦和小孩的專利。目前依國際上「成人疫苗施打建議」,建議成年人每10年施打1劑百日咳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李韋辛指出,目前自費的百日咳疫苗,多為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費用大多不超過2000元。如果以10年保護力換算,每天不到1元,同時又保護破傷風,其實很划算的,與其花大錢買肺部保養品,不如戒煙、打疫苗,CP值較高。



資料: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04185


孕婦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兒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
後新冠疫情時代,民眾逐漸脫下口罩回到正常生活,但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數卻直線上升,尤其免疫力較低的孕婦族群,若罹患流感或百日咳等傳染力強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影響胎兒,嚴重甚至恐導致流產。婦產科專家呼籲,懷孕女性都應藉由疫苗接種降低感染風險,還能透過胎盤輸將抗體送給胎兒,守護寶貝健康。當然最好的狀況是全家都接種疫苗,避免將疾病傳染給孕婦或新生兒。

懷孕免疫力下降 染呼吸道疾病重症機率增恐胎死腹中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表示,當女性懷胎時,身體會調整荷爾蒙降低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胎兒的現象,但也會增加病菌入侵風險,發生重症風險也相對提高。

詹醫師強調,據疾管署統計,懷孕女性罹患流感,重症率高出一般女性2.68倍;一旦孕婦遭到感染,除了可能引發孕婦肺炎等嚴重併發症,同時也可能因高燒導致新生兒痙攣、腦性麻痺,嚴重者可能致腹中小生命早產或流產。而另一個具高傳染力、且好發全年齡層的百日咳,雖然在成人症狀輕微,但是如果新生兒不幸感染則容易引發新生兒嚴重肺炎住院甚或死亡。因此門診建議每位懷孕女性施打相關疫苗,提升抵抗力同時保護自己與孩子。

孕婦打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危險 協助孩子應對「百日咳抗體空窗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崔冠濠醫師表示,美國婦產科協會建議孕婦應採用主動免疫方式,降低高傳染性上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百日咳等感染風險;研究證實,孕婦在接種流感或百日咳等疫苗約兩週後會產生抗體,且同時藉由胎盤直接輸送給胎兒,讓孩子出生前就有百日咳保護力,可應對出生後的「抗體空窗期」。

何謂「抗體空窗期」? 崔醫師說明,按衛福部疾管署規畫,嬰兒出生滿2個月才能接種第1劑百日咳疫苗,出生六個月後接種流感疫苗,因此出生頭幾個月體內並無抗體保護,百日咳又好發6個月內新生兒,若此時不幸感染,經常誘發肺炎、腦病變等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疫苗,才可讓寶寶在有保護抗體的環境中長大。

母體百日咳抗體能藉胎盤直送胎兒 寶寶周圍成人應築起防疫城牆

詹醫師指出,準媽媽如果能在孕期28至32周,也就是生產前2到3個月,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在孩子出生前後抗體濃度會達到最高,且出生後也能透過母乳餵養補充百日咳抗體。

崔醫師提醒,雖然許多人小時候都曾打過百日咳疫苗,但抗體濃度僅約維持10年就開始下降,成年後能說幾乎沒有抵抗力,因此家中有幼兒的成人皆建議施打百日咳疫苗,除了降低自身百日咳感染機率,也能減少傳染百日咳給小孩。

流感百日咳疫苗安全性高 同時保護媽媽與孩子健康

崔醫師提到,門診會有少數媽媽會擔心疫苗會不會傷害到胎兒?事實上,國內長期使用的流感疫苗及百日咳疫苗皆為不活化疫苗,接種效益與安全性無虞,每年都有許多孕婦施打,鮮少有危險個案傳出,且兩者亦可同時施打,總體上不會對媽媽與孩子造成傷害。

詹德富補充,每年政府都會宣導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民眾也多會主動採取預防措施,相較之下,百日咳症狀容易被誤會成感冒而被輕忽,甚至傳染給家中寶貝而不自知,因此鼓勵家有幼兒的成人及懷孕媽媽,除了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與醫師充分討論,接種百日咳疫苗,不僅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保護腹中胎兒,讓孩子遠離百日咳威脅。



原文網址: 孕婦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兒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資源來自: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578432#ixzz8GfIAY6KS

有什麼方法可預防寶寶感染百日咳呢?

Q2.為什麼新生兒會感染百日咳啊?嚴重嗎?

A:根據疾管署的統計顯示,國內大多數的百日咳確診案例為小於1歲以下的嬰兒,且大部分嚴重的百日咳案例發生在年紀小於2個月的新生兒。因為缺少來自父母的抗體,加上尚未完成疫苗接種,免疫力正處於空窗期,一旦家人感染百日咳,很難不被傳染。偏偏成人感染百日咳,症狀多半輕微,除非有明顯症狀,才會懷疑是百日咳,因此,未診斷出的個案可能很多,成為隱藏的風險!

嬰兒感染百日咳,由於症狀與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是出現陣發性的咳嗽而受到注意,有時會咳到臉發黑,甚至因此停止呼吸。所以,不只有較高的死亡率,出現後遺症機率也高,尤其是小於三個月的寶寶,致死率約1%。比起其他年齡層的患者,嬰兒受影響程度可說是最為嚴重。

 

Q3.有什麼方法可預防寶寶感染百日咳呢?

A:預防感染百日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為了保護寶寶,凡是孕婦與會接觸孩子的成員都應接種疫苗。孕婦接種後產生抗體,經由胎盤傳給胎兒,抗體的保護效力可撐到寶寶出生後兩個月,之後,寶寶開始接種五合一疫苗,自行產生抗體。

當然,最佳狀況是所有會接觸寶寶的成員都接種百日咳疫苗,給寶寶更完善的防護,降低感染的機會。


資料:https://www.mombaby.com.tw/videos/658

健康網》孕婦隨時打「百日咳」疫苗增加母子抵抗力
健康網》孕婦隨時打「百日咳」疫苗增加母子抵抗力
2024/01/14 12:49
  
百日咳疫苗在孕期任何時間都能接種。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人想問,孕婦是否需要接種百日咳疫苗?國健署在孕產婦關懷粉絲團中說明,小於6個月的嬰幼兒是百日咳的高風險族群,同時照顧者是最有可能傳染的途徑,因此建議媽咪們接種百日咳疫苗。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在粉絲團《孕產婦關懷粉絲團》說明,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而感染。

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表示,小於6 個月的寶寶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險群,主要的感染源為親密照顧的媽媽及其他照顧者。新生兒一旦感染會產生咳嗽、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造成休克,併發肺炎、腦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最後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建議,為預防嬰幼兒感染百日咳,建議孕婦不論過去的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 或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接種史,每次懷孕應接種1 劑百日咳疫苗,可在任何孕程接種(自費)。但為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建議於懷孕第28-36 週接種;若懷孕時未接種,則應於生產後立即接種。

另外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建議,會照顧寶寶的其他家屬親人,也建議同時接種以保護新生兒。

資料: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52025
孕婦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兒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
Ttoday健康雲2023年10月05日 12:51
孕婦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兒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圖/取自iStock)


後新冠疫情時代,民眾逐漸脫下口罩回到正常生活,但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數卻直線上升,尤其免疫力較低的孕婦族群,若罹患流感或百日咳等傳染力強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影響胎兒,嚴重甚至恐導致流產。婦產科專家呼籲,懷孕女性都應藉由疫苗接種降低感染風險,還能透過胎盤輸將抗體送給胎兒,守護寶貝健康。當然最好的狀況是全家都接種疫苗,避免將疾病傳染給孕婦或新生兒。

懷孕免疫力下降 染呼吸道疾病重症機率增恐胎死腹中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表示,當女性懷胎時,身體會調整荷爾蒙降低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胎兒的現象,但也會增加病菌入侵風險,發生重症風險也相對提高。

詹醫師強調,據疾管署統計,懷孕女性罹患流感,重症率高出一般女性2.68倍;一旦孕婦遭到感染,除了可能引發孕婦肺炎等嚴重併發症,同時也可能因高燒導致新生兒痙攣、腦性麻痺,嚴重者可能致腹中小生命早產或流產。而另一個具高傳染力、且好發全年齡層的百日咳,雖然在成人症狀輕微,但是如果新生兒不幸感染則容易引發新生兒嚴重肺炎住院甚或死亡。因此門診建議每位懷孕女性施打相關疫苗,提升抵抗力同時保護自己與孩子。

孕婦打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危險 協助孩子應對「百日咳抗體空窗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崔冠濠醫師表示,美國婦產科協會建議孕婦應採用主動免疫方式,降低高傳染性上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百日咳等感染風險;研究證實,孕婦在接種流感或百日咳等疫苗約兩週後會產生抗體,且同時藉由胎盤直接輸送給胎兒,讓孩子出生前就有百日咳保護力,可應對出生後的「抗體空窗期」。

何謂「抗體空窗期」? 崔醫師說明,按衛福部疾管署規畫,嬰兒出生滿2個月才能接種第1劑百日咳疫苗,出生六個月後接種流感疫苗,因此出生頭幾個月體內並無抗體保護,百日咳又好發6個月內新生兒,若此時不幸感染,經常誘發肺炎、腦病變等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疫苗,才可讓寶寶在有保護抗體的環境中長大。

母體百日咳抗體能藉胎盤直送胎兒 寶寶周圍成人應築起防疫城牆

詹醫師指出,準媽媽如果能在孕期28至32周,也就是生產前2到3個月,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在孩子出生前後抗體濃度會達到最高,且出生後也能透過母乳餵養補充百日咳抗體。

崔醫師提醒,雖然許多人小時候都曾打過百日咳疫苗,但抗體濃度僅約維持10年就開始下降,成年後能說幾乎沒有抵抗力,因此家中有幼兒的成人皆建議施打百日咳疫苗,除了降低自身百日咳感染機率,也能減少傳染百日咳給小孩。

流感百日咳疫苗安全性高 同時保護媽媽與孩子健康

崔醫師提到,門診會有少數媽媽會擔心疫苗會不會傷害到胎兒?事實上,國內長期使用的流感疫苗及百日咳疫苗皆為不活化疫苗,接種效益與安全性無虞,每年都有許多孕婦施打,鮮少有危險個案傳出,且兩者亦可同時施打,總體上不會對媽媽與孩子造成傷害。

詹德富補充,每年政府都會宣導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民眾也多會主動採取預防措施,相較之下,百日咳症狀容易被誤會成感冒而被輕忽,甚至傳染給家中寶貝而不自知,因此鼓勵家有幼兒的成人及懷孕媽媽,除了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與醫師充分討論,接種百日咳疫苗,不僅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保護腹中胎兒,讓孩子遠離百日咳威脅。



原文網址: 孕婦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兒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護力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578432#ixzz8TqUFrEo4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疫後上呼吸道感染增 孕婦成高危群組 專科醫生提醒兩種疫苗極重要︱附接種疫苗Q&A
疫後上呼吸道感染增 孕婦成高危群組 專科醫生提醒兩種疫苗極重要︱附接種疫苗Q&A
2023年6月15日

婦產科專科醫生建議,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可將抗體傳給胎兒。

自本港防疫措施解除,市民毋需強制戴口罩,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橫行,孕婦是罹患傳染病高危群組,婦產科專科醫生建議,孕婦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可將抗體傳給胎兒,讓嬰兒出世後獲得保護屏障,平安度過未適齡接種的空窗期。孕婦產後若餵哺母乳,更可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坊間常對孕婦打針有迷思,憂慮有畸胎,醫生指事實正好相反,孕婦若感染流感或百日咳後得重症,反增加早產或流產風險。

坊間一直對孕婦打針存有迷思,擔心接種疫苗對胎兒有安全性問題。
孕婦針後嬰兒百日咳感染率急跌

「孕婦可否接種疫苗?」、「打針會影響胎兒發育?」坊間一直對孕婦打針存有迷思,擔心接種疫苗對胎兒有安全性問題。世衞及國外已有研究指出,孕婦可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而孕婦更被列為接種流感針的優先對象。當孕婦抗體不足,嬰兒隨時成為中招族群。根據衞生署回覆《Yahoo 新聞》的數字,百日咳於 2017 年起有上升趨勢,該年錄得 69 宗感染個案,1 歲以下嬰幼兒佔近半,錄得 31 宗。2018 年整體個案大幅升至 110 宗,嬰幼兒佔 46 宗。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由 2020 年 7 月 2 日起向合資格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服務,於 2021 及 2022 年接種疫苗的孕婦分別佔整體 94% 及 96%。計劃推行後感染個案大幅下降,2021 年錄得的百日咳個案僅 2 宗,沒有任何嬰兒受感染。2022 年錄得 3 宗,嬰兒佔 1 宗。

嬰兒染百日咳易現重症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嬰兒多數透過照顧者的直接接觸或飛沫感染百日咳,初時病徵可能不明顯,出現流鼻水、打噴嚏、發燒及咳嗽等一般呼吸道疾病症狀,嚴重可引致肺炎、窒息、腦部損傷或呼吸衰竭等。嬰幼兒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但本港嬰幼兒要在兩個月大時才適齡接種第一劑含百日咳的疫苗,變相出世後有2個月空窗期。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孕婦無論過去有否接種過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抗體可傳給胎兒,為嬰兒出世後的數個月內提供保護。一般建議孕婦在妊娠第 2 或 3 期接種,並以懷孕 35 周前為佳。目前醫管局的產科門診及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會為懷孕 26 至 34 周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

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為嬰兒出世後的數個月內提供保護。

懷孕後期及產後 2 周染流感最高危

除了百日咳,另一個更常見的傳染病威脅是季節性流感。靳嘉仁醫生指出,孕婦懷孕時荷爾蒙變化令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負荷上升,較易患上流感,並增加重症發生率,令胎兒早產、流產及死產風險相繼上升。有研究更顯示,孕婦在妊娠後期及產後 2 周,患流感後出現併發症及死亡風險較高。

最多人關心是孕婦打針後會否有副作用,靳嘉仁醫生表示,有少數孕婦由於體質關係,打針後可能有輕微發燒,但一般而言,懷孕中後期接種疫苗,幾乎已不會出現副作用。若果懷孕時遇上流感高峰期,最好及早接種流感針,因為注射後仍需 2 至 4 周始能產生抗體,待懷孕中後期才接種可能太遲。此外,本身有接種疫苗的禁忌症、對疫苗成分過敏、曾因接種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等,均不建議接種。

餵母乳助增強嬰兒抗體

嬰兒出世至少 6 個月後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因此透過母體輸送抗體是最能保護嬰兒免於中招的最佳方法。孕婦除了接種疫苗,亦可於產後餵哺母乳,有助將更多抗體傳給嬰兒,減低嬰兒的感染風險。百日咳疫苗及流感疫苗可同時接種;雖市面有噴鼻式流感疫苗,但不適合孕婦接種。


孕婦除了接種疫苗,亦可於產後餵哺母乳,有助將更多抗體傳給嬰兒。
孕婦接種疫苗迷思 Q&A

問:是否所有孕婦均要接種百日咳疫苗?

答:孕婦無論過往是否曾接種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含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讓抗體傳送給胎兒。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百日咳疫苗為佳?

答:孕婦可在妊娠第 2 或 3 期的任何時間接種,並以懷孕35周前為佳。孕婦最好在妊娠期完結前至少15日打針,以讓抗體有夠時間產生。

-

問:百日咳疫苗有副作用嗎?會否影響胎兒?

答:百日咳疫苗對胎兒沒有負面影響,而孕婦接種後的副作用一般較輕微,如注射部位腫脹、發紅或輕微痛楚等,嚴重副作用極為罕見。只有少部分人士不適宜接種,包括對任何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曾出現嚴重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有未知原因的腦病變。

-

問: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嬰兒出世後需否接種?

答:需要。孕婦體內傳給嬰兒的抗體會隨時間減少,嬰兒仍需按照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在兩個月大時接種疫苗。

-

問:是否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答:可以,百日咳疫苗可與流感針同時接種。若孕婦最近接種破傷風 (TT) 或含白喉類毒素 (Td) 疫苗,可在安全接種百日咳疫苗 (dTap) 。

-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流感針為佳?

答:任何懷孕階段均可接種流感針,愈早打愈好,因流感針需時 2 至 4 周產生抗體。

-

問:孕婦打流感針會否有副作用?

答:流感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痕癢或疼痛,其他較少見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發燒、肌肉疲勞、流鼻水或喉嚨痛等,一般 1 至 2 日就會恢復。

-

問:打流感針會影響胎兒發育?

答:孕婦打流感針並不會對胎兒造成健康問題,眾多研究反而指出,接種疫苗的孕婦,其胎兒對疾病抵抗力較佳。

-

問:接種疫苗後,可否餵哺母乳?

答:可以,餵母乳有助傳送抗體給嬰兒,更有效保護寶寶健康。

-

問:孕婦可否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

答:孕婦並不適合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需要接種針劑。

-

資料來源: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

原文網址: https://hk.news.yahoo.com/%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6%84%9F%E6%9F%93-%E5%AD%95%E5%A9%A6-%E9%AB%98%E5%8D%B1%E7%BE%A4%E7%B5%84-%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7%96%AB%E8%8B%97-%E5%A9%A6%E7%94%A2%E7%A7%91-%E7%99%BE%E6%97%A5%E5%92%B3-%E6%B5%81%E6%84%9F-%E8%83%8E%E5%85%92-010012601.html

北部1月大嬰染百日咳今年本土首例 疾管署提醒孕婦打疫苗
北部1月大嬰染百日咳今年本土首例 疾管署提醒孕婦打疫苗
2024/3/19 15:52(3/19 21:37 更新)

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9日電)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北部1個月大男嬰3月上旬咳嗽流鼻水,又發生呼吸困難,就醫已有雙側肺炎,經治療已順利出院。疾管署提醒,孕婦可自費打疫苗保護新生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百日咳確定病例。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沒有特殊病史,年齡尚無法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在3月2日咳嗽流鼻水,2天後咳嗽持續、有呼吸困難情況,就醫照X光顯示雙側肺炎,診斷有急性細支氣管炎。
林詠青說,醫院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生素治療並通報百日咳,治療後咳嗽情形緩解,病況穩定,已於3月11日出院。同住家人2人均無疑似症狀,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同期(當年度截至3月18日)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4、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0至32例,其中3個月以下嬰兒占51%,20歲以上病例則占36%。

林詠青說,百日咳是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潛伏期6到20天,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2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嬰幼兒感染後症狀較嚴重,尤其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能引起肺炎、抽搐、癲癇、呼吸停止、缺氧、腦病變、腦出血甚至可能致死。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共5劑)百日咳相關疫苗。

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曾淑慧說,建議女性於懷孕第28到36週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以使母親抗體傳遞抗體給嬰兒,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

若懷孕時未接種,則應於生產後立即接種;另外其他嬰兒照顧者亦建議自費接種1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

疾管署呼籲,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

原文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3190214.aspx
美國百日咳病例激增 CDC:比去年同期增加逾340%
美國百日咳病例激增 CDC:比去年同期增加逾340%
一歲以下嬰幼兒感染後併發重症的風險最大
Oct. 14, 2024 15:22
朱明珠 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美國百日咳疫情升溫,根據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截自10月5日統計,今年已有超過17,600例確診,比去年10月同期的3,962例增加了340%以上。

Fox News、The Hill報導,美國CDC在官網上示警,今年百日咳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甚至有恢復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模式。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新增確診通常都超過10,000例,2019 年激增至18,600例。

CDC提醒,一歲以下嬰幼兒感染後併發重症的風險最大,據統計,該年齡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終需要入院治療,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症為呼吸暫停和肺炎。

據今年統計,病例最多的前十大州分別為賓州2,209例、紐約州1,228 例、伊利諾州1,153例、加州1,123例、威斯康辛州903例、華盛頓州844例、俄亥俄州814例、德州676例、奧勒岡州546例和亞利桑那州491例。

為何百日咳病例激增?專家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期間,人們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不僅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也降低了感染百日咳等傳染病風險,但也因此造成人體較少機會接觸到病毒和細菌,長期沒有刺激之下,導致面對各種病原菌的免疫力下降。

什麼是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種侵犯呼吸道、具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細菌性疾病。除了咳嗽之外,最初的症狀與感冒相似,包括鼻塞、流鼻涕、發燒、眼睛發紅、流淚等。

專家提醒,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較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症狀,因此如果懷疑患有百日咳,應立即就醫。另外,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百日咳疫苗,但小於2個月的嬰兒無法接種疫苗,因此建議孕婦可在孕期28-36週施打,藉由母體將抗體傳給寶寶。

根據CDC統計,全球每年約有 16萬名5歲以下幼兒死於百日咳,每年約有 2,400萬例新增病例。



原文網址:  https://www.taiwannews.com.tw/zh/news/5951795
韓國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歲嬰確診5天喪命13年來首宗死亡案例
韓國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歲嬰確診5天喪命13年來首宗死亡案例
撰文:劉耀洋
出版:2024-11-13 

韓國疾病管理廳11月12日證實表示,當地出現2011年以來的首宗百日咳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年僅不到2個月的嬰兒。韓媒報道,截至11月,韓國百日咳確診病例已超過3萬宗,較2023年的292宗,增幅逾100倍。

韓聯社12日報道,這名死亡的嬰兒在接種百日咳疫苗前,出現咳嗽、有痰等症狀,隨後確診為百日咳,10月31日入院治療。然而其症狀未見改善,病情持續惡化,最終4日不幸死亡。

韓國疾病管理廳稱,韓國百日咳患者人數一直在持續增加,主要是嬰兒、兒童和青少年受感染,但這是2011年有統計百日咳死亡人數以來首次出現死亡病例。2024年11月12日,韓國疾病管理廳證實,當地出現2011年以來的首宗百日咳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年僅不到2個月的嬰兒。

韓國衞生部門表示,一歲以下的嬰兒,是百日咳高風險族群。部門敦促孕婦及其家人和照護者積極接種疫苗。

原文網址: 韓國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歲嬰確診5天喪命13年來首宗死亡案例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7564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Return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