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男星接種BNT後全身冒紅疹?醫揭罕見副作用帶狀皰疹


韓國天團Super Junior隊長利特接種BNT疫苗,驚見罕見副作用!利特日前透露罹患帶狀皰疹,11月7日又在IG發文表示,經醫師診斷,很有可能是接種BNT疫苗後,免疫力崩壞導致「帶狀皰疹」發作。

利特說,除了自己罹患帶狀皰疹外,周圍許多年輕朋友也都出現帶狀皰疹,「聽說可能與接種BNT有關,醫生說還在研究中」。有可能是接種疫苗後免疫力下降導致。利特最後也呼籲粉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狀況,如果不舒服不要忍耐,一定要到醫院吃藥打針,維護身體健康」。發文一出,引發粉絲們關心,但隨後利特又將發文刪除。


「接種BNT疫苗後確實有可能罹患帶狀皰疹」。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小兒科主任、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表示,接種新冠疫苗後約45%左右的人,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會降低,身體免疫調節的細胞激素也會作用,進而降低身體抗病毒的免疫力。顏說,據資料顯示,雖然約6至8天會恢復正常值,但這段時間可能會誘發潛伏的帶狀皰疹病毒活化。

顏俊宇指出,根據歐洲藥物管理局COVID-19通報資料庫顯示,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帶狀皰疹的機率約是1.3%,莫德納(Moderna)疫苗則約是0.7%,AZ疫苗約0.6%,嬌生疫苗約為0.3%。

而在美國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中,接種BNT疫苗後發生帶狀皰疹為1.3%,莫德納疫苗為0.7%,嬌生疫苗為0.7%。由此可見,確實有可能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生蛇」,顏俊宇說,帶狀皰疹好發族群,一般來說是50歲以上年紀較大者、身心壓力大、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如慢性病、癌症、HIV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症狀多為劇烈痠麻抽痛、紅疹、密集帶狀小水泡。

顏俊宇說,治療帶狀皰疹,多以緩解疼痛,避免後續細菌感染,以及預防併發症發生為主,尤其是眼睛、耳朵、生殖器周圍的帶狀皰疹要特別注意。顏說,通常會給予病人口服抗病毒藥,一般來說,72小時內使用可以縮短病程、降低疼痛,並且能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因此,民眾若出現不適,務必儘早就醫。除此之外,針對皰疹傷口也會給予治療,合併止痛藥使用。

接種疫苗後多休息 ,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帶狀皰疹發生
顏俊宇也呼籲,在疫苗接種前3天,應該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及充足睡眠,若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或拉肚子等狀況,應暫緩接種。施打疫苗後,也應多休息,維持正常作息,充分睡眠,均衡飲食,多喝水,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減少帶狀皰疹纏身。



資料:HK01






繞身一圈可致命?解開生蛇的6大疑問


相信大家都有聽聞過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以為這只是常見於中年人及長者身上,其實一般人生活壓力大、身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也有可能發作。而你一定也聽說過「生蛇圍繞一圈會死」的迷思,事實到底是怎樣?

所謂「生蛇」到底是什麼?

帶狀疱疹(英文:Herpes Zoster / Shingles),俗稱「生蛇」,因為發作時會在身上出現一長串的紅斑和水泡,看起來就像是蛇而得名。其病毒與引致水痘(Chickenpox)的病毒屬同一種類。水痘康復後,病毒會一直潛伏在人身體裡面,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之久。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會從某一條神經的神經節甦醒,並順著這一條神經擴散到皮膚表面。


「生蛇」有什麼症狀?

受感染的部位首先會出現痕癢或微痛,帶有灼熱感覺;1-3天後才出現紅疹,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會感到輕微痛楚;有些人則將其形容為極度灼痛或劇痛。然後紅疹會變成水泡,再蔓延成帶狀(出現位置根據受感染的神經線分佈)。水泡可持續1-14天,期間或會出現膿皰或血水。 然後水泡會潰破或萎縮,乾水後結痂,為期2-3星期。在皮疹消失之前皮膚仍會感到痛楚。

「生蛇」會傳染嗎?

帶狀疱疹具傳染性,但比水痘的傳染性較低。不過「生蛇」傳染給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極微,近乎不會。因為曾經出過水痘的人,身體會有抗體,達到終生免疫的效果。特別注意,患者有機會令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出水痘,所以患者應避免接觸家中免疫力低的人、孕婦、幼童,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


「生蛇」環繞身體一周就會死?

這個實屬是坊間謠傳的謬誤。雖然每次發作,通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背部及腰部的一側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所以水泡會出現在身體的左邊或右邊。有時候亦會感染手、腳和面部的神經線,而身體兩邊同時「生蛇」亦偶有發生,代表左右兩邊的神經線均受感染,這並不代表病情特別嚴重,亦不會直接造成死亡。


「生蛇」會引發嚴重後果嗎?

雖然「生蛇」鮮有死亡個案,不過其併發症絕對不容忽視。皮膚傷口發炎是較常見的併發症,而約兩成人「生蛇」後會出現持續神經痛楚,這些痛楚有機會於數個月內消失;但亦有患者的痛楚會伴隨餘生,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痛楚。

另外,若病毒「上眼」,則會影響視力,嚴重會導致失明;病毒「入耳」則影響聽覺,甚至會導致失聰;病毒「上腦」則有機會發展成腦膜炎;病毒入侵肝臟則有機會演變為「肝炎」。惟以上併發症發生的機會相對較低。

如何治療?

治療帶狀疱疹一般都是使用抗病毒藥,但要注意的是病發頭三天是治療的「黃金時期」,用藥後會迅速降低病毒的數量,讓皮疹變乾以及減輕神經疼痛。


治療藥物有針劑及口服兩種,口服藥一般維持七至十天。「生蛇」會復發,一般是1-6%;另外「生蛇」有年輕化及普 遍化的趨向,高發期是五十歲後,預防的方法是注射疫苗;疫苗可以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病率,臨床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的預防率達五至七成。然而,即使接種後仍有機會發病,但痛楚會較輕。



資料:Yahoo! 新聞



生蛇|蔡一傑風球下求診嘆痛到無命 可經空氣傳播把握72小時求醫


歌手蔡一傑近日在YouTube分享自己早前痛苦的「生蛇」(帶狀疱疹)經歷,其水泡及紅疹更向身體各處蔓延,直呼:「痛到命都冇」,病況更嚴重至需要在打風的情況下到診所求醫。事實上,其實只要出過水痘,就有機會「生蛇」,因為「生蛇」和水痘源於同一種帶狀疱疹病毒,而曾出水痘的人身體會留有病毒,一旦免疫力出現問題,就有可能中招。

疑睡眠不足致「生蛇」

蔡一傑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指,因為早前住所附近的單位不時裝修,讓他一直也睡得不好,於是便決定由以往凌晨2、3時提早至晚上11、12時睡覺睡覺,但此舉卻讓他總是在清晨約三、四時就醒過來,無法入睡的他於是便開始在清晨時份上山跑步,但頸部及肩膀肌肉其後開始出現疼痛。

最初他以為只是一般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但經按摩師按摩後痛楚卻更為加劇,其後又感覺自己的頸痛似發炎,初次求醫時醫生已提醒這有機會是「生蛇」的症狀,不過當時他仍然未有為意,當晚繼續跟朋友吃飯。

然而,當晚蔡一傑回家後身體情况就趨嚴重,當時更已掛上八號風球,醫生更專程為他回診所看診,讓他大嘆:「真的命都無,又痛,又癢,又打風又無嘢食。」後幸經過約一星期的藥物治療後,其「生蛇」症狀雖已痊癒,蔡一傑在YouTube亦有公開自己「生蛇」時的皮膚狀況,不過他亦透露自己頸部現在仍留有深色疤痕。

1)「生蛇」是什麼?

生蛇,其實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有時會簡稱為「水痘病毒」或「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致的傳染病,只有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才有機會「生蛇」。

當水痘痊癒後,病毒依然會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節(位於脊椎附近,是神經線結構的一部分)中,像冬眠一樣躲藏起來。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的抵抗力會將病毒抑壓,令其不能復發,但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病毒就會乘機復甦。

2)生蛇有什麼徵狀?

甦醒後的帶狀疱疹病毒會沿着神經線一路波及皮膚,形成紅色的帶狀疱疹,更會帶來如針刺、電擊般的神經痛,令外觀和日常生活都備受影響。

由於病發位置是從受感染的神經線所對應的部位開始,理論上有神經線的部位都有機會長出帶狀疱疹,包括頭、臉、頸、手腳等,但最常見會從上背位置一路向下彎,或影響至前胸,形狀像蛇一樣,所以被稱為「生蛇」。

如病毒影響到頭部,患者有機會感頭痛,甚或影響眼睛致盲;如果病毒在腹部發作,則有機會造成腹痛。另外,有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燒,但此情況並不常見。

3)生蛇會傳染?

由於生蛇與水痘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所以一樣會傳染他人,更可以經空氣傳播,傳播範圍能達一米以外!可是,生蛇的傳染性較水痘低,所造成的皮疹數量較少,發作位置亦較易被覆蓋。

人體的免疫能力可經「訓練」,如你本身抵抗力良好,偶然再次接觸到病毒,並不會立即變為生蛇,反而會重新啟動身體的防疫機制,原有的抵抗力會進一步提升,某程度上反而能降低生蛇的風險。所以如果身邊有朋友生蛇,其實並不需要刻意迴避。

4)生蛇的高危原因?

生蛇有以下的高危因素:

年齡(50歲以上)、正接受化療、患免疫系統疾病、患愛滋病、長期面對壓力
生蛇的原因始於免疫力下降,未能遏止潛伏體內的帶狀疱疹病毒,所以高風險人士主要是曾經出過水痘且身體免疫力受影響的人。

5)生蛇要在黃金時間內求醫?

醫治生蛇並不困難,現時已有針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特效藥可以處理,但最好於發病後72小時內接受合適治療,延誤醫治可能會令神經線被病毒破壞,為身體留下長期痛楚。

6)水痘出過,生蛇機會高啲?

未出過水痘的人,可接種水痘疫苗,只要預防了出水痘,將來就自然不會生蛇。目前水痘疫苗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2013年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接種。

另外,特別建議未出過水痘而又計劃懷孕的女士補打水痘疫苗,因為如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有機會傳染至嬰兒,後果可大可小。

7)生蛇生到圍繞身體會死,是真的嗎?

生蛇每次發作,通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背部及腰部的一側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所以水泡會出現在身體的左邊或右邊。有時候亦會感染手、腳和面部的神經線。

身體兩邊同時「生蛇」亦偶有發生,代表左右兩邊的神經線均受感染,但並不代表病情特別嚴重,亦不會直接造成死亡。

8)生蛇可否預防?

年過50歲、出過水痘的成人亦可以考慮接種為生蛇而設的帶狀疱疹疫苗,疫苗可以提供約七成保護率。

9)生蛇會復發?

生蛇患者仍有復發的機會,因此要維持好的免疫力。另外,亦建議接受帶狀疱疹疫苗注射,以減低復發率、復發時的疼痛感及病發時間。

10)生蛇痊癒後會有後遺症?

「生蛇」患者中,有四分之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包括「生蛇」後遺神經痛。即使水泡結痂痊癒後,神經疼痛仍可持續數月或數年。痛楚像被針刺,感覺比較深入。有時即使輕輕觸碰皮膚,患者都會感覺異常劇痛。可靠服用由醫生處方的止痛藥作紓緩。另外,患處或會出現色素沉澱,皮膚呈現瘀黑色,要數個月才會消失,甚至永久不消散,嚴重者可能會留下疤痕。


資料: hk01



醫生倡逾50歲打針防生蛇


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令人聞風喪膽,它會讓人經歷「畀火燒」的痛楚,醫生形容「生蛇或會痛到入醫院,甚至抑鬱」。除了痛楚外,「生蛇」會引發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及後遺神經痛,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散發性帶狀皰疹令內臟發炎,最嚴重會致命。由於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醫生建議逾50歲的人士,無論有否接種過減活疫苗或曾否生蛇,都應接種重組疫苗,預防生蛇及其併發症。

罹疾後心血管病風險高70%

「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故任何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黃天祐強調,逾九成本地成年人帶水痘病毒;另有研究指大概每3名帶病毒的人就有一人中招。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表示,潛伏體內的病毒會在身體免疫功能減弱時發作,沿着神經線連接至皮膚表面,產生痕癢、痛楚及水泡。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亦有可能由上背位置影響至前胸。他表示,50歲或以上者、以及患有長期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危人士,有較大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指,「生蛇」併發症包括面癱及後遺神經痛,「生蛇上眼」後或會喪失視力。最近有研究指,「生蛇」後的短期內,出現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正常人高七成。他續指,抗病毒特效藥雖可縮短康復時間,但要病發後的72小時內使用才是理想,且不能阻截後遺症出現,亦不能預防日後復發。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疫苗,分別是減活及重組疫苗。


資料:東方日報


【生蛇】5旬婦「生蛇上眼」誤以為皮膚敏感


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除了引起如針拮火燒的劇痛外,亦可能會影譽多個主要器官引起後遺症。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今年初發現眼眉痕癢,起初以為只是皮膚敏感,惟其痛楚持續一段時間並出現水泡,求醫後揭是「生蛇上眼」,幸好及早接受治療,現時已經康復。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提醒,生蛇或可增加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50歲以上及長期病患、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高風險人士,應及早接種「蛇針」。

現年50多歲任職地產的Didi於今年一月底經歷生蛇的折磨。她憶述當時左眼眉出現痕癢及刺痛的感覺,起初以為是大掃除引起皮膚過敏,但由於痛楚持續加劇,患處亦冒出皰疹,故馬上求醫。由於她當時已「生蛇上眼」,醫生馬上為其轉介眼科醫生,生怕她因生蛇會影響視力。幸好她及時用藥,病情才沒有進一步惡化,惟現時仍有長過皰疹的痕跡。

星級嘉賓主持盧覓雪亦曾於去年11月生蛇,她憶述當時腰間出現「一粒粒」,且十分痕癢,至後來感到痛楚便馬上求醫。她說,當時臨近「開騷」,怕因生蛇無法出場,坦言原來是因為自己很大壓力而不自知,直言得知生蛇後「嚇到癲咗」,又形容是「痛到你唔信」幸好她在黃金治療期72小時內接受治療,現時已經康復。



資料來源:Topick



生蛇或持續痛楚逾年 社企倡議政府資助中年人接種蛇針


相信患過帶狀疱疹(生蛇)都知道,生蛇不單是皮膚上長出水疱,這個水痘病毒會因身體免疫力減弱而重新活躍引發急性神經炎症,帶來像電擊、火燒、刺痛或跳動的痛楚,更重要是在病發後4個月或紅疹消退後3個月,有些病人會持續疼痛數個月甚至數年。近年有預防生蛇疫苗,新一代疫苗保護率更逾90%,對於50歲以上的生蛇高危群組是個佳音,但無奈疫苗價格高昂,基層市民未必負擔得起。最近社企團體銀騎士倡議政府將「蛇針」納入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 50 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

幾乎人人有可能生蛇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指出,預防水痘疫苗香港在2014年才全面推行,換言之香港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可能生蛇,「病人年幼時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潛伏在體內。直至年長時,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再次活躍,引發帶狀疱疹,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有些成年人會說自己沒有生過水痘,認為自己生蛇風險低,但出水痘有可能沒有病徵,病毒已存在身體內,所以同樣有生蛇的風險。值得一提有調查指出,曾患Covid-19的人士,生蛇風險會高15%,所以50歲以上人士廣泛性接種疫苗是十分重要的。」


基層醫療重要一環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亦支持將「蛇針」納入疫苗接種計劃,陳分析指,「疫苗預防是基層醫療重要的一環,中年基層人士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萬一生蛇發病就完全不能工作一星期或以上,甚至有後遺症。但『蛇針』價格較貴,普羅大眾未必能負擔。」


期望長遠納入疫苗接種計劃
銀騎士聯合創辦人林淑華女士倡議政府可循序漸進,先可就提供帶狀疱疹疫苗資助進行效益評估和可行性研究,包括受惠的組群和資助模式等,並檢視現有疫苗接種計劃;及後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先導計劃,可先為50至64歲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帶狀疱疹疫苗。長期策略是將計劃恆常化,納入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am730




醫學會推公眾教育計劃 消除外界對疫苗誤解


香港醫學會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期望透過提供更多資訊,消除外界對疫苗的誤解。


 醫學會表示,計劃提供部份相關疾病資料,呼籲巿民接種疫苗,除新冠疫苗外,亦包括季節性流感、肺炎球菌、百日咳及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的疫苗。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50歲以上人士免疫系統開始衰退,接種疫苗能加強保障。 


相關計劃設有專題網頁,解釋有關疫苗知識,亦會於8月至10月期間,每月舉行一場網上公眾講座。



資料:RTHK



孔繁毅指新冠降低免疫力有機會激活疱疹病毒包括生蛇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表示,新冠病毒會降低免疫力,有機會激活疱疹病毒,包括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的「生蛇」。


孔繁毅引用美國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生蛇」比一般「生蛇」個案比率高出最多5倍。他說,本港97%的39歲以上成人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每3人便有一人有機會「生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他指出,市民對「生蛇」存在不少謬誤,包括曾出水痘會減低「生蛇」風險,他說正正是相反,曾出水痘就是誘發「生蛇」的主要原因。

孔繁毅表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飲食均衡、規律作息和運動等,有助增強免疫力,降低「生蛇」風險,注射疫苗亦能有效預防,建議政府考慮將「生蛇」疫苗納入長者接種計劃。


資料:RTHK



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誘發「生蛇」 捉緊治療黃金72小時避免留疤


提起蛇,大家會聯想起劇毒,原來在醫學上引發「生蛇」的病毒同樣危險,患者的皮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紅疹及水泡,痛楚級數更直逼分娩!有皮膚科醫生指出,若患者能把握病發72小時內處理,可控制病情之餘,更可避免終身留疤影響外觀!

據皮膚科專科醫生王慶榮解釋,「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的一種疾病,當水痘痊癒後,這些病毒仍會潛藏於神經系統之中,待人體免疫力下降,這些寄居已久的病毒就會變得活躍,沿著神經線於皮膚上發病,故任何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
 
皮膚如火燒針刺 痛楚直逼分娩
有曾經「生蛇」的患者形容,發病時皮膚像被火燒般又痕又痛,痛楚甚至比分娩更加劇烈。「帶狀病毒會沿著神經線遊走,患者受感染的皮膚部位會出現如火燒、針刺、電擊及刀割般的痛楚。隨著感染範圍擴大,身體任何有神經線的地方也有機會出紅疹及小水泡,如面部、手、腳、腰及脊椎等,痛楚亦會加劇。」

由於「生蛇」的關鍵是免疫力下降,故年過50歲、年紀愈大、「生蛇」的機會就愈高。曾經有研究指出,80歲以上的長者之終生風險大約為50%。另外,由於帶狀疱疹病毒是趁免疫力弱時作出攻擊,故正服用類固醇、接受化療、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病、愛滋病等也屬高危一族。

王醫生觀察到近年「生蛇」有年輕化趨勢,相信與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煙酒過多而令免疫力下降有關,增加「生蛇」風險。

神經痛可持續數月 留疤痕影響外觀
「生蛇」除了痛,原來也會引發其他後遺症,最嚴重更會威脅生命。「後遺症分為急性及慢性,若病毒上眼,可能會引發角膜炎或視膜網壞死,嚴重者會喪失視力。如果顏面神經受影響的話,嚴重情況可引致面癱。不過這類併發症的機率較細。而部分患者亦會出現後遺神經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即使康復後也會感到疼痛,痛楚可以持續數星期至數月不等,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另外,王醫生指由於「生蛇」會令皮膚表面出紅疹及水泡,有機會留有疤痕,故他建議患者康復後應多塗潤膚膏,並避免於烈日下暴曬,以免令色素加深。

把握治療黃金期    服藥縮短發病日數
「生蛇」令人聞風喪膽,不過王醫生指大眾毋須過慮,因為只要能把握黃金治療期服藥,即可大大縮短發病時間。「上一代的抗病毒藥物腸胃吸收率較差,患者每日需要服用的次數較多,容易引起依從性不足問題。新一代的抗病毒藥物於這方面大有改善,藥效得以延長,只要把握發病後的黃金72小時內服用,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蔓延,縮短發病的日數。據外國的研究顯示,服用新一代抗病毒藥物的患者,平均5至6日水泡已收乾結焦。而服用安慰劑的群組則需要7日始痊癒,故愈早服藥對加快復原速度愈有幫助。另外,即使患者真的錯過了黃金72小時,只要皮膚仍有新生的紅疹及水泡,代表體內的病毒仍然活躍,故服藥仍可有助控制病情。」

最後,王醫生重申,由於免疫力是「生蛇」的關鍵,故恆常運動、作息定時、維持均衡的飲食習慣及減少煙酒,對預防「生蛇」 絕對有幫助。



資料: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誘發「生蛇」 捉緊治療黃金72小時避免留疤 | etnet經濟通
https://www.etnet.com.hk/www/tc/health/author/healthnews/LA81725?list=latest?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香港醫學會呼籲接種6種疫苗預防重症

香港醫學會由去年起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呼籲市民因應年齡及身體狀況,接種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疱疹、HPV及百日咳6種疫苗。醫學會指出,市民往往小看疾病的嚴重性,但嚴重時足以致命,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及患上重症的最有效方法。該會會長鄭志文亦指,現時不少市民抱有「疫苗猶豫」的情況,對接種疫苗持懷疑及擔心。

指技術成熟 安全效用被肯定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肺炎是香港的第二大殺手,由HPV病毒引致的子宮頸癌在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8位;而去年的新冠疫情更造成1.3萬多人死亡。他表示,醫學會建議的6種疫苗技術十分成熟,在安全性和效用上均受肯定。

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表示,接種疫苗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生蛇」及呼吸道感染等均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即使生蛇康復後,未必有永久免疫力,一世人有可能「生幾次蛇」,因此即使生蛇康復後仍建議接種。

醫學會副會長楊協和則提醒年輕男士也需要打HPV疫苗,因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男士感染高危HPV病毒的比例為25.7%,女性為20.7%。他認為男女均應接種HPV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多項男女癌症。

資料: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30603-0603_00176_043/%E9%86%AB%E5%AD%B8%E6%9C%83%E7%B1%B2%E6%8E%A5%E7%A8%AE6%E7%A8%AE%E7%96%AB%E8%8B%97%E9%98%B2%E9%87%8D%E7%97%87

生蛇痛不欲生 醫生:接種疫苗保護力長達19年

台灣一位45歲男性,因左胸長皮疹至皮膚科就診,經安南醫院皮膚科醫生陳郁蓁細問之下,得知其左胸劇痛已將近一週,起初以為是心肌梗塞,還曾至心臟內科求診,卻查不出原因;直到胸前開始出現紅疹,接著產生水疱,才驚覺可能為「生蛇」在作怪。

 

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發作時疼痛難耐,且傷口會有灼燒感,因此又被稱作「百痛之王」。陳郁蓁說明,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造成,只要患者曾經得過水痘,病毒就會潛藏在脊椎的背根神經節內,當免疫功能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並沿著神經跑出來,進而產生神經痛、癢、刺等各種不適;與此同時,因為神經皮節為帶狀分布,皮膚會出現帶狀分布的紅疹及群聚水疱而得其名「帶狀疱疹」。

 

陳郁蓁表示,罹患帶狀疱疹無須過度擔心,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皮膚病灶可於24週內痊癒,惟神經修復能力與年紀有關,年紀越大,所需的修復時間就越長,且神經不適的症狀也會更久、更嚴重。陳郁蓁解釋,若帶狀疱疹發作90天後仍有神經不適症狀,醫學便定義為「疱疹後神經痛」,短則幾個月,長則可達數年,導致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還可能引發視力、聽力受損、暫時排便或排尿不順等併發症。

 

根據美國及台灣統計資料顯示,得過水痘的患者,終其一生有超過三成的機會罹患帶狀疱疹,若想預防或減少帶狀疱疹帶來的不適,施打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陳郁蓁分享衛生福利部的政策,2003年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全面施打水痘疫苗;而在2004 年之前出生的民眾,九成以上都已得過水痘,也就是目前20歲以上的民眾,體內大都具有潛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因此,建議50歲或以上的成人、或18 歲或以上且為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族群,都應接種疫苗。在疫苗的選擇上,陳郁蓁提及美國已於2018年之後,以Shingrix取代舊有的Zostavax。陳郁蓁解釋兩者區別,「Shingrix為非活性的基因重組疫苗,對免疫力不佳者而言,Shingrix比活性減毒的Zostavax安全之外,保護力的表現也優越不少。」

 

陳郁蓁補充文獻指出,Shingrix注射 7年後的疫苗保護力可維持91%以上,且推估可持續大約19年;反觀Zostavax,注射 7年後大約只剩40%。她表示,台灣也於20228月引進新款帶狀疱疹疫苗Shingrix,若民眾為50歲以上、或18 歲以上且為高風險罹病族群,可及早至皮膚科門診諮詢,預防帶狀疱疹找上門。

 

 

資料:https://ctinews.com/news/items/q6xV90mGa7

有醫學團體倡預防「生蛇」疫苗納入接種計劃

有本地研究發現,在沒有廣泛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本港每 7人就有2人會患上「帶狀疱疹病毒」,即俗稱「生蛇」,每20名患者會有1人出現後遺神經痛。研究又指出,如接種預防疫苗可有效減少「生蛇」個案及相關後遺症。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人口老化持續,生蛇個案只會有增無減,將增加增醫療負擔,建議分階段推行「帶狀疱疹疫苗」接種計劃。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香港人接種相關預防疫苗並不積極,相信與未被納入疫苗接種計劃有關。他又說外國有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會增加「生蛇」風險,建議本港將相關疫苗納入資助計劃,先為65歲或以上人士及免疫力低的人士接種,再擴展至50歲或以上高風險群組及該年齡組別的其他人士。

 


資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03737-20230606.htm

50歲屬生蛇高危期!3成患者持續後遺神經痛,逾1成生上眼致盲!專家倡分階段打預防針

年紀愈大,感染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機會愈高,50歲更是踏入生蛇高危期。在本港,97%39歲以上人士曾患水痘,每3人便有1人有機會在一生中生蛇,當中每285歲或以上長者,更有1人發病。據人口推算,本港50歲或以上佔人口比例將於2039年突破50%,有專家料生蛇個案將倍增,建議當局盡早安排分階段式蛇針接種計劃。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解釋,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只要曾患水痘,病毒就會潛伏於體內,並在免疫力低、壓力大時重新活躍。本港97%39歲以上人士曾患水痘,每3人便有1人有機會在一生中生蛇,每285歲或以上人士更有1人發病,部分患者亦會重覆生蛇;而除了「痛過生仔」、出紅疹等,部分患者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包括3成人患可持續數周至數年的後遺神經痛,12.4%人更因生蛇上眼而失明。

 

3成患者 持續後遺神經痛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引述本地研究指,若不接種任何「蛇針」,每7人便有2人生蛇,每20人有1人出現後遺神經痛,每100人有1名生蛇上眼。本港目前有減活疫苗(ZVL)和重組疫苗(RZV2種蛇針,其中雖然肌肉注射含有結合抗原及助劑的RZV,有機會引致針口紅腫痛、輕微發燒等,但10年整體保護效能達89%,較ZVL75個百分點。若RZV接種率達40%,更可減少逾20萬宗生蛇個案,相關併發症和死亡個案亦能大減,比接種ZVL45倍。

 

他指,每7人接種RZV1人能預防生蛇;但接種ZVL,每27個人才有1人能預防,建議當局首階段為65歲或以上,及18歲或以上免疫力低下人士接種,後再擴展至50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所有人,降低生蛇對中老年人士的風險。

 


資料:https://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health/healthyd/84875

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帶狀皰疹(Shingles)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所引起,初期出現的徵狀或會被誤以為是皮膚敏感、蚊蟲叮咬所致。視乎生蛇位置,部分病人更有機會出現跟偏頭痛、心臟病發等相似的徵狀!生蛇令人疼痛難耐,更有機會引發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面癱及長期神經痛等。有醫生提醒,勿以為曾經生蛇便等同終生「免疫」,患者可能因壓力、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而反覆病發,故要把握72小時的黃金治療期。不想被「蛇」纏繞,除了接種「蛇針」外,還要注意什麼?由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拆解5個關於生蛇的常見問題。

 

1. 生蛇可以再復發?生蛇成因?

黃建華醫生指出,生蛇的主要成因是感染水痘後,帶狀皰疹病毒仍潛伏在體內的神經元,當免疫力下降便有機會誘發生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四十歲或以上的香港人當中,有超過九成人都曾患上水痘,因此不少人都有生蛇的風險。年長人士、生活壓力大、吸煙飲酒、休息不足,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正接受壓抑免疫功能的治療等,都屬於生蛇的高危族群。

 

別以為生蛇像出水痘般,感染過一次便能終生「免疫」。黃醫生表示,曾有健康良好的病人自廿多歲開始,每當遇到巨大壓力便會生蛇:「病人第一次病發是因為讀書壓力,第二次病發則是因為照顧孩子。」他提醒,每個人雖然一生只會出一次水痘,但生蛇卻可以反覆病發。

 

2. 生蛇有何徵狀?

生蛇一般可分為3個不同階段,病人一般會出現皮膚痕癢及皰疹,更會感到疼痛難忍。

 

生蛇初期:感覺像感冒,患者可能會發冷,容易疲倦。

 

發病12天:患處的皮膚開始痕癢和疼痛,由於痛楚是源於神經發炎,故此皮膚變得敏感,即使穿衣服時擦過皮膚,其痛楚比拍打更為劇烈。

 

發病34天:皮膚會出現紅點,慢慢發展成水泡狀的皰疹。

 

黃醫生強調,要診斷生蛇需要非常小心,因出現典型皰疹前,有機會誤以為是其他病症。「例如初起的皮膚紅點看似是過敏或蚊叮蟲咬;若面部生蛇,則與偏頭痛發作相似,甚至產生如面癱的徵狀;更有病人會因為胸口生蛇而感到胸口疼痛,擔心是心臟病發、肺炎或爆肺等嚴重問題,直至作深入檢查和皰疹出現後,才確診是生蛇。」

 

3. 生蛇有72小時黃金治療時間?錯過或會有後遺症?

對於生蛇患者來說,及早發現和治療十分重要。黃醫生解釋,若能在生蛇徵狀出現後的72小時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有助病人加快康復及減低出現後遺症的風險,即使已過黃金治療時間,若仍然出現新的皰疹,都應該用抗病毒藥治療。

 

然而,若錯過了72小時黃金治療期,則有機會出現長期影響病人健康的後遺症,例如眼睛附近生蛇,可引起角膜結痂令視力受損;面部生蛇則可引致「拉姆齊亨特綜合症」,有機會令患者出現口眼歪斜、口齒不清等面癱症狀;若發生在肛門附近,更有可能影響排泄功能。

 

「有不少人因為神經發炎而出現後遺神經痛,患者持續出現火燒及觸電般的痛楚,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要服用多種止痛藥才能控制。」

 

4. 坊間流傳生蛇圍纏身體一周會有致命危險,真的嗎?

黃醫生表示,感染水痘會令全身皮膚出現皰疹,而生蛇則主要影響皮節。皮節是指單一脊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域,並分為左右兩邊。「生蛇通常發生在單邊皮節,兩邊皮膚同時生蛇的情况十分罕見,出現這情况反映病人的免疫力十分差,或會有擴散性或瀰漫性生蛇,這可能影響不止一條神經線,甚至入侵其他器官造成嚴重腦炎或肺炎等,有致命風險。」

 

5. 如何能減低生蛇的機會?

醫學界目前未有完全清除潛伏體內水痘病毒的方法,但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俗稱「蛇針」)以預防生蛇。黃醫生稱,免疫力會隨年紀漸長而下降,故年過50歲或曾經生蛇的人都適宜接種,配合良好的生活模式,包括有足夠休息及減低壓力影響等,都有助減低生蛇的風險。

 

 

資料:https://health.mingpao.com/%E7%94%9F%E8%9B%87%E5%8F%AF%E5%86%8D%E5%BE%A9%E7%99%BC%EF%BC%9F72%E5%B0%8F%E6%99%82%E9%BB%83%E9%87%91%E6%B2%BB%E7%99%82%E6%9C%9F%EF%BC%9F%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5%8F%AF%E6%B8%9B%E5%BE%8C/
「生蛇」後致神經痛 痛楚可持續多年


不少人也聽聞過「生蛇」所帶來的痛楚非常強烈,但原來「生蛇」後引致的疱疹後神經痛,可比「生蛇」期間更痛苦,痛楚程度甚至有機會比癌症更劇烈,而且可持續多年,藥物亦未必完全有效。醫學界呼籲市民應及早接種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減少被「蛇」纏身及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的機會。


穿衣、洗澡、睡眠都劇痛難耐


我們平日俗稱的「生蛇」,即是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病毒在感染水痘後潛伏體內,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便重新活躍,誘發疾病。一名5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女病人,她7年前確診癌症,並於3年前發現左邊背部近肩胛骨的位置,長出帶狀疱疹。她的皮疹在數星期內痊癒,但隨後卻患上疱疹後神經痛,皮膚全日持續有針刺的痛楚,衣物磨擦也令她非常痛楚,需要服用多種止痛藥,包括抗癲癎藥、類嗎啡止痛藥及局部麻醉藥膏等等,但副作用令她經常昏睡眩暈,大大影響生活質素。


多達三成患者受神經痛折磨


香港疼痛學會會長黃河山醫生解釋,「生蛇」通常現在腰部及背部,患者會發燒、頭痛、發冷、個別部位皮膚灼熱或痕癢、出皮疹、凸起的水泡形成帶狀等,痛感猶如灼痛、刺痛、射擊、隱痛或電擊,甚至連輕觸或涼風吹過患處都會痛。有多達三成「生蛇」患者有疱疹後神經痛,疼痛更可持續數月至數年,50歲以上患者的嚴重性更會倍增。他說:「千萬不要小看疱疹後神經痛,它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有時連輕輕觸碰到外物,都會感到劇痛難當,連穿衣、洗澡及睡眠都成問題。患者平日會較難集中注意力、感到焦慮,甚至要減少社交聚會,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新一代疫苗能預防神經痛


黃醫生指,有97% 39歲以上的香港成年人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每三人中便有一人有患病風險。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帶狀疱疹或與2019冠狀病毒感染有明顯關聯,有1.8%的感染者同時患有帶狀疱疹,患病率比一般醫院記錄的病例高出最多五倍。


大部份疱疹後神經痛患者都要接受藥物治療以緩解疼痛,部份人甚至需要使用多達五種藥物,可是成效卻未必理想。美國疾控中心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以及19歲或以上免疫力低的人士,無論是否接種過上一代疫苗,都應接種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以降低帶狀疱疹及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


黃醫生提到,新一代疫苗對預防「生蛇」整體效果高達9成。他呼籲市民接種:「2019冠狀病毒疫情中,許多人的免疫力有機會受到影響,接種新一代疫苗成為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措施。」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446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50歲以上或免疫力低易中招 新一代疫苗預防生蛇減風險


生蛇最痛,莫過於生蛇時異常疼痛,還包括常見的生蛇併發症「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簡稱後遺神經痛),康復後仍被痛症纏擾。而且只要出過水痘,無論男女,均有機會生蛇,風險更隨着年齡提高。新一代「蛇針」有助預防生蛇及後遺神經痛,減低中招風險。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卓力醫生解釋,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原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幼童出水痘後,病毒潛伏在感覺神經元,待年紀漸長或免疫系統轉差,病毒會活躍起來,引發生蛇。」


於是「蛇蹤」就像沿着感覺神經線的分布,於身體其中一邊發作。黃醫生說,生蛇部位多為胸部和腰部皮節(故較常影響胸、腹、背、臀部和下肢),當然也可以是頭部和頸部皮節(面部、眼睛和上肢),初期感到刺痛或灼痛,容易被患者誤作普通痛症(如股肌肉關節痛、心絞痛、腎石,膽石等),直至出現紅疹,反映神經線發炎,壞死後變成帶狀水泡,才知道患上帶狀疱疹。治療時,患者若可於發病後72小時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助加快康復。


然而痛楚有可能在紅疹癒合後持續,約一至一成半患者在中招三個月後仍感痛楚,出現「後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生蛇常見的併發症。


併發後遺神經痛影響生活


六十多歲的糖尿病人文女士(化名),一次感到腰部劇痛,誤以為腰骨痛掉以輕心,直至洗澡時發現腰部和大腿後側長出水泡,經醫生確診生蛇,服用抗病毒藥及神經線止痛藥後,病情稍見緩和,卻出現後遺神經痛,痛到走路要一拐一拐,影響生活,多個月後仍需服用抑制神經痛的藥物,幸好後來痛症慢慢改善,文女士亦安排去接種蛇針,預防復發。


黃醫生指出,糖尿病人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3成;亦有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人生蛇後,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機會亦較高。其它生蛇併發症包括腦炎/腦膜炎、面癱、眼部發炎(如角膜炎、虹膜炎、視網膜炎等,嚴重可致盲)、脊髓炎、中風和細菌感染等。


50歲以上高危族群


七十歲糖尿病人張女士(化名)早前入院,生蛇後發燒並神智不清,說話和行動異常。醫生透過脊椎穿刺,獲取腦脊髓液化驗,配合其他臨床和造影檢查,發現她因生蛇併發腦炎,需要住院打針3星期治療。出院後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亦大不如前。


究竟生蛇有多普遍?黃醫生指出,有研究顯示一般人生蛇的終生風險約30%,即每3個人當中,就有1人會生蛇,85歲以上長者,更有一半人會遇上這情況。另外,50歲以上的人士,比50歲以下人士的發病率高出約 2-4 倍不等,佔所有曾生蛇的人士6成以上。「臨床觀察研究顯示,50歲後的人士,體內的帶狀病毒抗體水平大減,令潛伏已久的病毒有機可乘,男女皆不例外。」


新一代蛇針預防生蛇


除了50歲以上及糖尿病人外,其他高危風險包括:癌症(尤其是正接受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癌)、慢性腎病/肺病、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炎性腸道疾病等),和其他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系統抑制劑等情況。


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生蛇。黃醫生解釋,「蛇針」分為舊式的減活疫苗,以及新式的重組疫苗。減活疫苗的保護率,三年後只得50%。至於新式重組疫苗需打兩針,所刺激的免疫抗體水平較高和持久。臨床數據顯示,50歲至69歲人士,以及70歲以上接種新式疫苗,10年內分別有95%90%保護力,有效預防生蛇以及後遺神經痛。


籲納入疫苗資助計劃


黃醫生引述美國疾控中心(CDC)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以及19歲或以上免疫力低者,均建議接種重組疫苗。即使曾經生蛇,或曾接種減活疫苗,也可接種重組疫苗,以減少生蛇或復發的風險。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可考慮把帶狀疱疹疫苗納入疫苗資助計劃,令更多市民受惠。


最後黃醫生提醒,不同人士身體情況各異,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亦不盡相同。如有疑問,患者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資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429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帶狀皰疹兩款疫苗怎選擇?價格、保護期、安全性都有不同


由於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只要小時候得過水痘就有可能發作,尤其當處於壓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好發。醫生提醒,高風險族群可以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遠離發病危機。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造成,只要患者曾經得過水痘,病毒就會潛藏在脊椎的背根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功能不穩定時,病毒就會活化並沿着神經跑出來。因為神經皮節是帶狀分佈,所以帶狀疱疹會沿着神經節長出帶狀水泡狀皮疹,才被稱為「生蛇」。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常以為嘴唇旁邊冒出的「唇疱疹」或手部的「汗疱疹」也是「帶狀疱疹」的一種,其實他們3個完全不一樣!


唇疱疹是一種 HSV 1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的感染,通常在顏面嘴唇黏膜發作,且多在嬰幼兒時期就被感染,只要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出現。手部的「汗疱疹」,多發生在夏天,在中醫觀點來看,病因可能與環境及體內的濕氣過重有關,但跟帶狀皰疹沒有關係,也不會傳染。


帶狀疱疹症狀有哪些?長在「這些部位」要當心


至於帶狀疱疹發病時,通常會先出現皮膚疼痛、刺癢、痠麻等前兆,約23天後冒出成群的水泡,並長在紅色皮疹班塊上,有醫生形容就像「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但罹患帶狀疱疹可一點都不浪漫,一旦紅疹、水泡出現後,會合併出現癢刺電麻的疼痛感,且傷口會有灼燒感,甚至連碰到衣服或被風吹到都會痛,因此又被稱作「百痛之王」,民間舊時甚至流傳「斬生蛇」習俗,就可知這種痛有多可怕。


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周孜容醫生說,隨着病程發展,水泡會逐漸化膿、結痂,只要適當護理,24周內慢慢痊癒,不過若有幾個部位出疹,可能會影響視力、聽力、甚至排泄控制能力等後遺症,千萬不能輕忽:

●眼皮、耳朵、鼻子:眼睛失明、聽力受損、顏面神經失調
頭頸部:嚴重可能導致腦炎、腦出血
生殖器周圍:大小便失禁。


周孜容提醒,當紅疹變成水泡後,千萬別自行戳破,否則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而且在結痂前都具有傳染力,所以建議傷口處可以透過紗布覆蓋,避免他人直接接觸。


比較麻煩的是,即使水泡結痂癒合後,還是有5~10%的人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留下長期的抽痛、麻痺、刺癢,就像不時被電到一樣,令人痛不欲生,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周孜容解釋,若帶狀疱疹發作90天後仍有神經不適症狀,醫學便定義為「疱疹後神經痛」,影響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可達數年。因此會建議若皮疹退掉後仍持續疼痛可盡速就醫,並使用神經痛治療的藥物改善症狀,也可適量補充維他命B群,加速神經的修復。


高風險族群有哪些人?


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醫生說,雖然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神經節中的水痘病毒所引起,但不論有無水痘或帶狀皰疹病史,季節變化或免疫功能不穩定時都應多留意。


高風險族群包括:

1. 50歲(含)以上成人
2.
癌症(血液淋巴癌或正接受化療)
3.
免疫功能低下
4.
風濕免疫患者
5.
作息不規律、生活或工作壓力大


台灣安南醫院皮膚科陳郁蓁醫生則表示,得過水痘的患者,終其一生有超過3成的機會罹患帶狀皰疹;由於台灣直到2004年才對新生兒全面施打水痘疫苗,因此2004年之前出生的人,有9成以上都得過水痘。


換言之,目前20歲以上的民眾,身上大都有潛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但神經修復能力與年紀有關,年紀越大,所需的修復時間就越長,且不適症狀也會更久、更嚴重,因此預防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建議年逾50歲、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或有免疫不全疾病者,可以主動跟醫生諮詢。


2種帶狀皰疹疫苗有甚麼差異?


陳郁蓁說,目前針對帶狀皰疹有兩種疫苗,一種是活性帶狀皰疹疫苗(Zostavax®),另一種則是去年新推出的非活性重組疫苗 (Shingrix®),兩種疫苗皆適用於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具有罹患帶狀皰疹風險較高者。


Shingri為非活性的基因重組疫苗,對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而言,會比活性減毒的Zostavax安全,保護力也較持久。目前文獻顯示,Shingrix注射 7年後的疫苗保護力可維持91%以上,且推估可持續約19年;Zostavax注射7年後則大約只剩40%,施打後6~10年建議再追加1劑。


另外,Shingrix80歲以上仍有高度保護力,並可和其他疫苗(如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同時接種。但Shingrix為肌肉注射,相較Zostavax為皮下注射,注射後的局部不適感較明顯,且Shingrix必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價格也較高昂。


醫生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曾罹患帶狀皰疹者,可於發病1年且無相關症狀後,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另平常應維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低油低鹽低糖,保持規律運動,也是避免「打草驚蛇」、預防帶狀皰疹發生的不二良方。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970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生蛇|帶狀皰疹|病發時痛如火灼、刀割 50歲以上最高危


當今時代,老年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多種疾病正在迅速蔓延至年輕人中。不僅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甚至像帶狀皰疹這樣的傳染性疾病也出現了年輕化趨勢!帶狀皰疹俗稱「生蛇」,這種疾病爆發時會給患者帶來如火灼燒、如電刺骨、如刀割肉般的疼痛感受,在醫學上更是和孕婦分娩的疼痛相提並論。

 

沒有經歷過「生蛇」的人不知道這種病疼起來多麽要命,經歷過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深入骨髓的疼痛。根據一項調查顯示,98%的帶狀皰疹患者出現過急性疼痛,其中91.8%的患者為中至重度疼痛;有患者認為帶狀皰疹疼痛的程度比術後或分娩疼痛更劇烈。更有大約10%15%的患者在皮疹痊癒後,仍舊會遺留難以忍受的神經疼痛,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後遺神經痛的患者有一半都在60歲以上,不少長者為此飽受折磨。

 

帶狀皰疹是什麽?

 

它是由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由於皮疹呈帶狀分佈,所以叫帶狀皰疹,這類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通常是幼兒時期曾患水痘的緣故,導致體內仍然會潛伏帶有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一般會隱藏在脊髓後跟神經節或顱神經感覺神經節裏面,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病毒就有可能被再次「啟動」,引發帶狀皰疹。根據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感染帶狀皰疹病毒的可能性最大,年齡是帶狀皰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並且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引發病症。

 

紅疹不是蚊蟲叮咬?可能是帶狀皰疹典型症狀

 

帶狀皰疹往往開始會出現紅疹並伴有搔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蚊蟲叮咬,但一般兩三天以後,就會出現非常典型的簇集性水皰。還有很多患者在發疹之前會表現出輕度乏力、低熱的症狀,患處會表現出灼熱感以及疼痛感,常見於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等部位,也就是最常見的部位是胸背部。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這種症狀,如面部和眼周。

 

相關疼痛常集中於身體的一側,痛點部位不固定,呈閃電針紮、撕裂燒灼、觸電般疼痛。這種疼痛可以出現在皮疹之前,也可以伴隨著皮疹而出現。皮疹成簇的丘皰疹和水皰沿著單側神經支配的區域帶狀分佈,但越過身體的中線到對側。

 

為什麼會發生帶狀皰疹?

 

年齡增加導致的免疫功能下降是引起帶狀皰疹的主要誘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而人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經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發生水痘或呈隱性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創傷、疲勞等)導致抵抗力下降時,病毒被啟動,在該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產生水皰。

 

如果你經常熬夜,不注意飲食健康,免疫力下降也會增加引發「生蛇」的機會。

 

帶狀皰疹的病發特點

 

1、年幼年長都有可能發病,以成人多見且症狀較重;

 

2、四季皆能發病,以春秋季和潮濕天居多;

 

3、人體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皰疹,以軀幹及面部最常見;

 

4、發病就伴有疼痛,皰疹結痂後部分患者還會延續疼痛;

 

5、水皰和皮損多沿某一周圍神經分佈,排列成帶狀發生於身體一側,不超過軀體中線

 

6、劇烈的疼痛會使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出現帶狀皰疹該怎麽辦?

 

出現帶狀皰疹一定要及時就醫,保持感染區域乾淨,乾燥並且盡量暴露於空氣。不要搔癢或弄破水皰。如果因疼痛而無法入睡,試著用一條整潔乾淨的彈力繃帶捆綁該區域。有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大皰、血皰,甚至糜爛,但是不要緊張,然而只要治療得當,10天左右即可痊癒,治癒後一般不會復發。

 

預防帶狀皰疹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俗稱「蛇針」。無論有沒有出過水痘或「生蛇」,都可以打「蛇針」,疫苗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或者19歲或以上因疾病或治療而導致或將導致免疫系統減弱的成年人接種。

 

不過以下幾類人不建議接種疫苗:

 

對疫苗敏感人士免疫力欠佳(如癌症和愛滋病患者、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人士)孕婦或準備懷孕女士,而且打蛇針星期內於可懷孕正進行化療的病人未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發燒5°C或以上人士,待退燒後才打蛇針。

 

帶狀皰疹疫苗能有效減低「生蛇」的機會,即使不幸「生蛇」,亦都可以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及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但除了接種疫苗外,日常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忌食油膩、海鮮及蛋類,也盡量避免食用家禽,吃些清淡的食物。同時保證充足作息時間,堅持運動,定期體檢,悉心呵護自己的身體!

 

撰文: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李慧妍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health/501295662/%E7%94%9F%E8%9B%87%E5%B8%B6%E7%8B%80%E7%9A%B0%E7%96%B9%E7%97%85%E7%99%BC%E6%99%82%E7%97%9B%E5%A6%82%E7%81%AB%E7%81%BC%E5%88%80%E5%89%B250%E6%AD%B2%E4%BB%A5%E4%B8%8A%E6%9C%80%E9%AB%98%E5%8D%B1


壓力大易成生蛇原因!盤點6類生蛇戒口食物 雞肉、牛肉唔食得


近年不少人因新冠肺炎或壓力問題而導致生蛇(帶狀疱疹,生蛇英文 Herpes Zoster / Shingles ),而且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依靠藥物治療外,在飲食方面亦要特別注意,以防病情加劇。以下就為大家盤點6類生蛇時需戒口的食物,戒掉這些食品便可加快康復速度!

 

生蛇戒口食物|高激素肉類、內臟

生蛇的時候,建議少吃各種激素含量較高的肉類例如牛、雞、羊肉等,而動物內臟、豬頭、豬手等「毒性」較高的部位亦須戒口,以防令病情惡化。不過亦並非全部肉類都不可進食,豬肉(不含頭部、 四肢、 內臟或鴨肉屬可以在生蛇期間食用的肉類,烹煮方式應該以蒸煮為佳。

 

生蛇戒口食物|海鮮

海鮮屬於在進行手術後都應戒口的食物,而在生蛇時亦不例外,特別是蝦、蟹、扇貝等甲殼類海鮮更是有機會令患處痕癢、敏感或惡化,所以需要盡量避免。魚類亦建議盡量食用淡水魚,海帶、紫菜等亦需要避免進食,若果能夠全部戒掉便對康復更好。

 

生蛇戒口食物|高精氨酸食物

精氨酸(Arginine)會助長病毒生長,因此含有高精氨酸的食物需要在生蛇時戒口,例如大部份豆類、堅果、種子等都需要避免,而朱古力、糖果、雪糕、蛋糕等精製甜品亦有機會加劇痛症產生,盡量禁食為佳。

 

生蛇戒口食物|香料/調味料/醃製食品

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佳,蔥、薑、蒜、辣椒、洋蔥、韭菜、芫荽、筍等香料類食品都需要忌口,調味的時候亦盡量避免使用海鮮豉油、蠔油、雞精、辣椒醬等重口味的調味料,以防因辛辣刺激而令病情惡化。而大部份醃製食品都加入大量防腐劑及醃料,不但重口味,而且均屬於容易誘發疾病的「發物」,因此不建議在生蛇期間食用,例如咸酸菜、腐乳等。而打邊爐、燒肉等都有機會因醃料或湯底而導致病情加劇,建議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

 

生蛇戒口食物|酒/濃茶/咖啡

為了讓患處更好地痊愈,各種酒類如米酒、黃酒、啤酒、白酒、紅酒等無論飲用或作為調味料都不應使用,而濃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都會影響患處的狀態,所以在生蛇期間都不應飲用。

 

生蛇戒口食物|熱帶水果

熱帶水果如芒果、菠蘿、荔枝等都屬於含有大量果汁的水果,一般多吃都會令身體熱氣,容易引起皮膚患處痕癢,所以生蛇期間需要戒口。建議進食一些應季的水果代替,例如蘋果、梨、提子等,同時亦可多吃蔬菜代替,蕃茄、青瓜、白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資料:https://www.am730.com.hk/%E7%94%9F%E6%B4%BB/%E7%94%9F%E8%9B%87-%E5%A3%93%E5%8A%9B%E5%A4%A7%E6%98%93%E6%88%90%E7%94%9F%E8%9B%87%E5%8E%9F%E5%9B%A0-%E7%9B%A4%E9%BB%9E6%E9%A1%9E%E7%94%9F%E8%9B%87%E6%88%92%E5%8F%A3%E9%A3%9F%E7%89%A9-%E9%9B%9E%E8%82%89-%E7%89%9B%E8%82%89%E5%94%94%E9%A3%9F%E5%BE%97-/360504


確診新冠增生蛇風險 提升免疫力及接種疫苗預防中招


雖然新冠疫情已過,有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會增加生蛇(帶狀疱疹)風險。再者,約30%生蛇病人會出現「疱疹後遺神經痛」,如電擊或刀插的痛楚持續數月至數年,本地更有新冠康復者生蛇後,引發的後遺神經痛嚴重至需服用安眠藥才可入睡,風險不容忽視。除了增加身體免疫力,接種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蛇針),亦有助預防生蛇,保障健康。


四十多歲的黃先生(化名)在廿年前曾經生蛇,當時病情輕微。怎料在新冠肺炎康復數月後再度生蛇,右邊臉部上側長出水泡,剛好長在三叉神經線,引致眼睛發炎,眼角膜也有凹凸不平的傷口,每次眨眼也劇痛,且視野模糊,需使用抗病毒眼藥水,接近五個月才消除炎症和痛楚,可是眼角膜已結疤,令眨眼不順暢。


急症科專科梁玉鸞醫生解釋,生蛇可以復發,此外新冠肺炎與生蛇有關聯,有研究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可令T淋巴細胞減少,亦即降低免疫力。「有外國研究顯示,需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生蛇風險高出21%。」梁醫生說。


住院患者 生蛇風險高21%


生蛇原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只要出過水痘,病毒便潛伏在神經線上。「當人體免疫力變差,病毒就會沿着神經線爆發,起初兩至四天感到痛楚,然後就長出水泡。」梁醫生說,由水泡出現起72小時,可服用抗病毒特效藥治療。


確診新冠成為生蛇高危因素之一,而生蛇位置無法預料,部分「蛇蹤」令患者既痛楚兼生活不便。30多歲的新冠康復者Sue(化名)陰唇疼痛,以為尿道發炎,直至長出水泡才得悉陰唇生蛇,疱疹長至臀部後方繞了身體半圈,以致每次穿褲、脫褲及如廁也紅腫熱痛,需服用抗病毒藥與抗生素,捱了一星期痛楚才消退。


梁醫生指出,即使生蛇後,皮疹和水泡消退,仍有30%病人患上疱疹後遺神經痛(PHN),因為神經線產生反應,縱使沒有傷口,也如針刺與刀插般劇痛,連走路和睡覺也受影響。痛楚延續數個月至數年不等。


後遺神經痛 痛至無法洗臉


五十多歲的新冠康復者楊小姐(化名),右邊額頭及頭皮生蛇,之後出現疱疹後遺神經痛,痛至無法用洗臉奶清洗右臉,只能用棉花球輕印清潔。平日碰上風吹即痛徹心扉,要戴上保護罩遮掩右額才能出外。嚴重時,需服用嗎啡類藥物止痛,晚上服食安眠藥才能入睡,需時半年才恢復正常生活。


梁醫生稱,除了確診新冠肺炎,五十歲或以上、免疫力較差、長期病患如糖尿、血壓高、心臟病、腎功能較差及中風等,均是生蛇高危因素。她說,要預防生蛇,需增強免疫力,包括早睡早起,減輕生活壓力,勤做運動,以及打蛇針。「即使五十歲以下,只要有長期病患高危風險, 又或曾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均建議打蛇針,預防生蛇及疱疹後遺神經痛的風險。」梁醫生解釋,萬一生蛇,服用特效藥和止痛藥也要花費不少,還要捱痛最少一星期,還是建議打疫苗比較化算。


呼籲納入疫苗資助計劃


她補充,新一代蛇針屬重組疫苗,需注射兩針,刺激的免疫抗體水平較高和持久,至少十年仍然維持高效。她又指出,治療生蛇增加社會醫療成本,希望政府考慮把蛇針納入疫苗資助計劃,讓市民受惠。


梁醫生提醒,預防及治療生蛇有多種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資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84830/%E7%A2%BA%E8%A8%BA%E6%96%B0%E5%86%A0%E5%A2%9E%E7%94%9F%E8%9B%87%E9%A2%A8%E9%9A%AA-%E6%8F%90%E5%8D%87%E5%85%8D%E7%96%AB%E5%8A%9B%E5%8F%8A%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9%A0%90%E9%98%B2%E4%B8%AD%E6%8B%9B


生蛇|神經痛似火燒?疼痛期針藥活血化瘀可止痛 戒酒戒辣可預防


臨近夏末秋初,生蛇(帶狀疱疹)的人也多了起來。生蛇最辛苦的不是初期的癢,而是遺留的神經痛。有過生蛇經歷的人都對生蛇痛記憶猶新,絕不想經歷第2次。

 

生蛇痛真的這樣可怕嗎?

是的,因為生蛇痛是神經痛,痛不像我們平時撞傷、碰傷的痛,而是被刀子割、被針刺,甚至像被電擊般的痛。而這種痛可以不分場合、不分晝夜地出現,甚至令人難以入眠,日常生活都大受影響。而且生得越近頭面部的越痛,年紀大的人士痛感也會比較劇烈,痛楚也比較纏綿,臨床曾見有病人曾因為生蛇痛數年,甚至十年也未能痊癒。

 

為什麼生蛇會痛呢?

從西醫的角度看,生蛇是水痘病毒入侵人體後(多數是幼年時出水痘),待人體免疫力低時再發作。由於它的潛伏在神經內,因此是依神經的走向呈帶狀分佈。

 

中醫的角度看,生蛇是因為濕邪為主。濕邪夾肝火、脾虛等原因,聚集於經絡,就會發展出癢痛並見的皮疹。故古代又稱為「蛇串瘡」、「腰纏火丹」、「纏腰火龍」等。

 

理論上,潛伏於神經的病毒清除後,痛楚應該會減少然後消失;可是實際上,很多時皮膚表面的皮疹及水泡消失後,神經的破壞仍沒有改善,故此留下長遠的神經痛。

 

而從中醫的理論來看,病人如果屬年老或體虛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令濕熱病邪留於經絡中久久不去,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臨床上,遺留生蛇痛的病人亦以中老年人為多。有數字顯示,60歲以上生蛇患者遺留神經痛的機會為50%,而在70歲以上的患者更高達75%。可見和中醫的理論十分脗合。

 

中醫處理生蛇痛不單是止痛鎮痛,更重要是將潛伏於經絡中的濕熱病邪清除,令經絡氣血和順而不痛。因此治療方案以活血化瘀,重鎮止痛為主。疼痛輕微者可以單純中藥治療,常用藥包括制香附、延胡索、莪朮、珍珠母、牡蠣、磁石、田七等。如果疼痛嚴重,往往要配合針灸。

 

正處於疼痛期的人士或是正在生蛇的人士要減輕或避免痛症,平日生活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嚴禁吃辛辣食物如辣椒、黑椒、胡椒、咖哩等

2. 嚴禁吃濕熱食物或發物如榴槤、芒果、酒、蝦蟹、鵝、牛肉、肥肉、內臟等。

3. 多飲清水。

4. 保持心情舒暢、不發怒。

5. 不熬夜,多休息。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health/501296271/%E7%94%9F%E8%9B%87%E7%A5%9E%E7%B6%93%E7%97%9B%E4%BC%BC%E7%81%AB%E7%87%92%E7%96%BC%E7%97%9B%E6%9C%9F%E9%87%9D%E8%97%A5%E6%B4%BB%E8%A1%80%E5%8C%96%E7%98%80%E5%8F%AF%E6%AD%A2%E7%97%9B-%E6%88%92%E9%85%92%E6%88%92%E8%BE%A3%E5%8F%AF%E9%A0%90%E9%98%B2


帶狀疱疹|生蛇也是新冠後遺症?提防免疫力變弱 接種疫苗可預防


新冠疫情後,皮膚科診所「生蛇」患者湧現,台灣開業皮膚科醫生趙昭明說,今年因生蛇就診的人數,與往年比起來足足增加兩成,幾乎每天都有因生蛇求診的患者。根據台灣當地內外的研究統計顯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如果是染疫後輕症,罹患皮蛇的機率增加15%,重症患者則增加20%


42歲在科技業上班的男子,6月初確診新冠肺炎,在家休息幾天,快篩很快就恢復成一條線,只是「久咳」長達一個月,但才剛擺脫「咳不停」症狀後,左眼及左臉卻時常不自覺抽動,頭皮也有痠麻感,他以為是加班太累引起的偏頭痛,3周後,眼睛開始刺痛、長水泡,頭皮出現大幅度抽搐,醫生一看診就說「你生蛇了」。


小時長水痘 復發即生蛇


根據統計,每3個人就有1人曾罹患帶狀疱疹,「生蛇」是帶狀疱疹的俗稱,帶狀疱疹的出現與小時候長過的水痘有關,水痘大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孩童,只要感染過一次,就能終生免疫,但是水痘結痂痊癒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仍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中,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復發,即為生蛇。


水痘病毒潛藏的位置與未來復發的位置有絕對的關係,藏在人體第5對腦神經,未來會在眼周附近復發;第3對腦神經則反映在嘴巴;躲在腰椎神經第4條到第5條的位置,則會在大腿上復發。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診醫生黃毓惠表示,通常生蛇復發的位置都是在軀幹上,如果長在眼周周圍,較為危險,嚴重者有失明風險。


黃毓惠指出,帶狀疱疹通常發生在免疫力較差的人身上,大病初癒、染疫過後或50歲以上的長輩等。帶狀疱疹被誘發時,前驅症狀會先出現,患者會感覺胸悶、腸胃痛或是頭皮麻痛、眼周抽痛等,後續皮膚會有「被電到」的感覺,這些症狀出現大約5天左右,皮膚會開始起紅疹、刺痛,水泡也會跟着冒出來。


趙昭明說,如果能在前驅症狀時就介入治療,投藥效果會非常好,等到出現水泡再服用藥物,至少要花一個月左右,才能完全改善症狀,有些患者會留下「神經痛」症狀,恐長達半年到一年,有些患者因此失眠,需要投入更多治療。


避免生蛇 顧好免疫力


黃毓惠表示,生蛇與免疫力好不好呈現正相關,想要避免帶狀疱疹上身,要盡可能維持自身的免疫功能,不要太過疲累,不要暴飲暴食,維持規律的運動頻率,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能增強心肺功能,可以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


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可以預防生蛇,趙昭明表示,舊款的帶狀疱疹疫苗,僅需施打一劑,有7成的保護力,效力維持7年,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需施打兩劑,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3個月,保護力可達9成,效力也是維持7年。


罹患過帶狀疱疹患者也可以施打疫苗,至於施打過疫苗後,帶狀疱疹還是出現,是否要再打第二次的疫苗?黃毓惠說,尚未有證據需要施打兩次帶狀疱疹疫苗,目前仍建議施打過一次疫苗即具有保護效力。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3499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專家指生蛇或引發多種併發症 疫苗昂貴礙預防 議員促政府資助
很多人受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困擾。據研究顯示,50歲以上將有超過100萬名帶狀疱疹患者,當中30萬患者或會有持續後遺神經痛楚,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如神經系統、腦血管及心血管的併發症等,惟帶狀疱疹疫苗費用昂貴,普通市民難以負擔,有議員建議政府應盡快為50歲以上香港市民提供免費帶狀疱疹疫苗接種。

據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人一生中最少會患一次帶狀疱疹,50歲以上人士每7人便有2人帶狀疮疹,每20名患者便有1人會出現後遺神經痛,部分患者會因供發症需要人院治療;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孔繁毅也指約四分一因帶狀疱疹而入院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供發症,如神經系統、腦血管及心血管的併發症,嚴重可導致急性病毒性腦炎、中風及帶狀疱疹上眼等問題,他又稱,新冠期間,治療的藥物很多帶有類固醇、影響免疫系統的藥,導致抑壓免疫系統,可誘發生蛇機會。

帶狀疱疹影響甚大,而相關疫苗動輒數千元,基層市民難以負擔,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指,針對成人的疫苗資助計劃自2018年10月後便沒有再更新;而梁熙建議政府分階段帶狀疱疹疫苗納人現行成人疫苗資助計劃,首階段先為 65 歲以上及免疫力低群組提供免費接種,並逐步將計劃擴展至50歲以上市民,配合政府推動「以預防為重」的基層醫療策略。

孔也引述研究表示現時每位帶狀疱疹患者平均醫療開支門診為約2,400港元,而住院約需23,000至38,000港元,因此長遠而言,注射疫苗也可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此外,梁熙指社會對帶狀疱疹的認知和了解不足,建議醫管局公布每年因生蛇及其相關併發症而需人院的人數、住院日數的數據,日後按每季度定期公布有關數字,提高大眾對生蛇的了解。他又建議當局利用地區康健中心、衞生防護中心網上資源等途徑,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


資料: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903/bkn-20230903153515899-0903_00822_001.html
【生蛇治療】生蛇後遺神經痛恐痛至10年 醫生解構迷思及黃金診治72小時

皮膚病中「生蛇」總帶著神秘色彩。以「蛇」為名,病發時水泡會密集長成一長串,通常繞在腰間,感覺就像蛇一樣——快、急、狠。都市傳聞當環繞的「蛇頭」和「蛇尾」連接成一圈時,就會有生命危險。現代醫學來說,「生蛇」是一種帶狀病毒引起的帶狀疱疹(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不會直接造成死亡。

生在身 痛在心

帶狀疱疹通常以胸部、臉部、腰部、頸部較常見。初期會長出小紅丘疹、有痕癢或灼熱感,約4至5天之後皮膚出現水泡,伴隨而來的就是椎心刺骨的劇痛,如電擊般。


生蛇是老年病?

如果童年時期患過水痘,那麼這病毒可能會潛伏在神經細胞中。臨床統計,中過水痘的病人,一生約有1/3機會再罹患帶狀疱疹。曾經有個近30歲的病人,因為親人剛剛去世,所以壓力、疲勞使他的免疫系統處於虛弱狀態,導致病毒再次活躍起來,造成生蛇的症狀。

生蛇之後會免疫了?

病毒會永遠潛伏在神經線中,就算治療好了之後,仍然會病發。建議病人,生蛇治愈後應該接種疫苗。而且當皮疹癒合後,可能會出現「生蛇」後遺神經痛及皮膚持續性疼痛的徵狀(可長達3個月至1年以上)。這些痛楚於10級痛楚中最少達3級痛,並且持續達至或出現於發疹的90天後,有機會直至10年之久。

如果能夠在出現紅疹後首72小時果斷求醫,服用抗病毒藥物,例如阿昔洛韋(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伐昔洛韋(Valaciclovir),可抑壓病毒、控制紅疹生長;使用特殊的貼片或凝膠,貼在患處可有舒緩疼痛的成效;使用維他命B有助修復,減少急性期時的早期症狀、皮疹與痛楚的神經痛的風險。


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治療生蛇的黃金72小時》

撰文 : 林漢先醫生 註冊西醫(皮膚學碩士)


資源來自: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587921/%E3%80%90%E7%94%9F%E8%9B%87%E6%B2%BB%E7%99%82%E3%80%91%E7%94%9F%E8%9B%87%E5%BE%8C%E9%81%BA%E7%A5%9E%E7%B6%93%E7%97%9B%E6%81%90%E7%97%9B%E8%87%B310%E5%B9%B4%E3%80%80%E9%86%AB%E7%94%9F%E8%A7%A3%E6%A7%8B%E8%BF%B7%E6%80%9D%E5%8F%8A%E9%BB%83%E9%87%91%E8%A8%BA%E6%B2%BB72%E5%B0%8F%E6%99%82



皮蛇會傳染嗎?多久會好?帶狀疱疹疫苗、症狀、治療一次看

皮蛇會傳染嗎?多久會好?帶狀疱疹疫苗、症狀、治療一次看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時疼痛難耐,是許多疼痛患者的夢魘,患部的疼痛可能表現為針刺痛、刀割痛、電擊痛、灼熱痛等讓人難以忍受,因此又被稱作「百痛之王」。

整理 天下編輯部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3-11-10

目前,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發病原因、症狀、預防方式和治療方式都已經有完整的應對策略,只要正確識別疾病與風險,及早預防治療,即可避免。


皮蛇是什麼?
帶狀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所引起,年輕時感染水痘,雖已療癒,但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減弱,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的病毒再活化,便成為帶狀疱疹。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指出,90%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恐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引發帶狀疱疹,造成患者如遭電擊、火燒般的疼痛,嚴重更恐可能導致中風、失聰或失明危機,痊癒後還可能產生延續數月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使患者生活大受影響。(看更多:26歲女鼻過敏、皰疹齊發,竟是缺乏維生素D 台灣人近9成攝取不足)

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研究計畫報告指出,臺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每年約有12萬人得到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症狀有哪些?
皮蛇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出現有皮膚疼痛、刺癢、痠麻等前驅症狀。

約2到3天後:長出紅疹、水泡,往往於皮膚局部位置,不會全身性生長,並可能出現疲倦、頭痛等徵兆。


帶狀疱疹併發症
帶狀疱疹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如果蔓延到重要的神經叢,例如顱眼神經、顏面神經等就可能會造成生命功能的缺損,使視覺、聽覺受到影響,或是感染到臀部附近的神經時,還有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影響生活起居。

「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因為病毒沿著神經感染,會對神經造成傷害,雖然復原後的疱疹乾掉結痂,但底層受損的神經可能依舊非常疼痛,讓患者無法好好睡覺,導致長期失眠,甚至因長期疼痛而終至憂鬱,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看更多:「罩」不住的病毒怎麼防?帶狀疱疹就診數增加,醫師提醒七點注意)


皮蛇為什麼會發作?跟水痘有什麼關係?
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造成。

只要患者曾經得過水痘,病毒就會潛藏在脊椎的背根神經節內,當免疫功能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並沿著神經跑出來,進而產生神經痛、癢、刺等各種不適;與此同時,因為神經皮節為帶狀分布,皮膚會出現帶狀分布的紅疹及群聚水疱而得其名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高齡之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再來是免疫缺陷問題。此外,骨髓移植跟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因其長期使用化療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功能,屬於高危險族群。


帶狀疱疹怎麼治療?多久會好?
目前已經有多種口服、外用的抗病毒藥物、急性疼痛藥物,能夠共同治療帶狀疱疹。

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皮膚病灶大多可於2至4週內痊癒,惟神經修復能力與年紀有關,年紀越大,所需的修復時間就越長,且神經不適的症狀也會更久、更嚴重。

若帶狀疱疹發作90天後仍有神經不適症狀,醫學便定義為「疱疹後神經痛」,短則幾個月,長則可達數年,導致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還可能引發視力、聽力受損、暫時排便或排尿不順等併發症。


帶狀疱疹的疫苗有哪些選擇?
若想預防或減少帶狀疱疹帶來的不適,施打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政策,西元2003年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全面施打水痘疫苗;而在西元2004 年之前出生的民眾,九成以上都已得過水痘,也就是目前20歲以上的民眾,身上大都具有潛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因此,她建議50歲(含)以上的成人、或18 歲(含)以上且為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族群,都應接種疫苗。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的帶狀疱疹疫苗,包括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及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

如具接種需求,建議可至醫院或診所洽詢,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50歲(含)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1劑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2劑非活性基因重組蛋白帶狀疱疹疫苗,2劑間隔2-6個月,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曾罹患帶狀疱疹者,可於發病1年且無相關症狀後,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帶狀疱疹發作起來,應該如何緩和疼痛?
疼痛科門診能幫助疱疹後神經痛病人,依病人的疼痛狀態採用漸進性治療之外,若是嚴重則可透過介入性治療,來改善疱疹後神經痛,讓病人脫離疼痛折磨,重回正常生活。


介入性疼痛治療除了可以改善疼痛以及修復組織,還能減少藥物使用、增加活動力、加強復健效果。

(責任編輯:林以璿)



資料: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8017

生蛇或引發嚴重痛症痛足三年 新一代疫苗預防生蛇 減併發症風險
生蛇或引發嚴重痛症痛足三年 新一代疫苗預防生蛇 減併發症風險
00:00 2023/12/27

生蛇帶來的紅疹與痛楚令人聞者色變,更困擾患者的是,約三成病人復原後,有機會患上「疱疹後遺神經痛」,經歷如電擊和火燒的劇痛,有病例與嚴重痛症糾纏逾三年,痛楚才逐漸消散。接種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蛇針)有助預防生蛇及後遺神經痛,遠離生蛇帶來的種種折磨。

醫生揭9類人高危
70歲的余女士(化名)發現左邊胸口長出紅疹與水泡,忍耐了一個星期痕癢與痛楚,終向醫生求診,原來是生蛇所致,可惜已錯過了服用抗病毒特效藥最佳時機。待水泡淍謝後,生蛇的位置逐漸出現如火燒與針刺般劇痛,確診為「疱疹後遺神經痛」所致。雖然她的主診醫生已處方針對神經的止痛藥,可是病情反覆,不時疼痛至失眠,服藥近三年才逐步回復正常。

後遺神經痛 年長患者較常見

鄭冠豐醫生解釋,臨床所見較年長的生蛇患者,以及病發後較遲才服藥的病人,較大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他指出,生蛇亦即帶狀疱疹,由水痘病毒引致。一般人於年幼時長出水痘後,水痘病毒就會潛伏在神經線,隨着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便再次活躍起來。

起初,發病的部位感到刺痛或灼熱,數日後紅疹會沿着神經線爆發,甚至惡化至長出水泡。「出疹後應盡快求醫,若能於出疹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特效藥,有助遏制病毒,以及減低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機會。」鄭醫生說。

最年輕生蛇個案僅12歲

除了長者,年輕人一樣有機會生蛇。鄭醫生說,臨床最年輕生蛇個案僅得12歲。此外,生蛇也有可能揭示病人另患隱疾,有病例為四十多歲女性,分別在右肩、左邊胸口以及右臉上三叉神經線生蛇,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上紅斑狼瘡症,屬於免疫系統疾病,需轉介至專科治療。

「50歲或以上人士,以及免疫力較低,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等、慢性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或正服用壓抑免疫系統的藥物如口服類固醇者,均是生蛇高危一族。」鄭醫生說,除了透過運動及充份休息等方法,增強免疫力減少生蛇機會,也可以接種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預防生蛇,防患於未然。

呼籲納入疫苗資助計劃

新一代蛇針為重組疫苗,需注射兩次,可以減低 9成病發率之餘,接種十年內的保護率亦接近9成,曾經生蛇者也可接受注射,避免復發。鄭醫生建議,50歲以上、生蛇高危一族,以及18歲以上而免疫力較低者盡快接種,以期預防生蛇及其帶來的併發症。

他說,若把蛇針納入政府疫苗資助計劃,增加市民接種的誘因,可以減少市民生蛇以至入院的機會,有助降低醫療成本。

鄭醫生提醒,生蛇有多種預防及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原文網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676962/%E7%94%9F%E8%9B%87%E6%88%96%E5%BC%95%E7%99%BC%E5%9A%B4%E9%87%8D%E7%97%9B%E7%97%87%E7%97%9B%E8%B6%B3%E4%B8%89%E5%B9%B4%E3%80%80%E6%96%B0%E4%B8%80%E4%BB%A3%E7%96%AB%E8%8B%97%E9%A0%90%E9%98%B2%E7%94%9F%E8%9B%87%E3%80%80%E6%B8%9B%E4%BD%B5%E7%99%BC%E7%97%87%E9%A2%A8%E9%9A%AA

「皮蛇」纏身會致命?帶狀皰疹症狀、療程與預防措施一次看!怎麼吃可以增強免疫力?
「皮蛇」纏身會致命?帶狀皰疹症狀、療程與預防措施一次看!怎麼吃可以增強免疫力?
2024/02/16 09:49:00

「皮蛇」纏身會致命?帶狀皰疹症狀、療程與預防措施一次看!怎麼吃可以增強免疫力?
春節假期,許多人選擇出國旅行。最近,一位70多歲的伯伯來診所求診,他提到兒子安排了一場美國之旅來慶祝西洋新年。儘管旅途勞累,伯伯為了不讓兒子失望,仍然盡力參與家庭活動。然而,回國後伯伯長時間無法調整時差,不久之後他感到腰部異常,出現了刺癢和灼痛感,並發現腰間出現紅色皮疹。他擔心地詢問我:「這會是帶狀皰疹嗎?我聽說帶狀皰疹如果繞身一圈會致命,是真的嗎?」



長過水痘就可能患上「皮蛇」 免疫力是關鍵

台灣俗稱「皮蛇」的疾病,醫學上的正式名稱叫作「帶狀皰疹」。只要有長過水痘,就有可能會得到帶狀皰疹。水痘痊癒以後,病毒並不會從此在體內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特定的神經節中,處於休眠的狀態。只有在特定條件下,這些沉睡的病毒才會再度被喚醒,導致帶狀皰疹的發生。根據統計,在長過水痘的人之中,大約有3分之1的人會經歷帶狀皰疹的發作。

通常,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處於較弱的狀態時,這些休眠的病毒就有機會再度活化發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帶狀皰疹的患者是年齡超過50歲的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免疫力自然會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就完全不會受到影響,當免疫力差時(生病、受傷、壓力等),都有可能引發帶狀皰疹。雖然大多數人一生中只會發作一次,但也有約5%的人可能會長過再復發。

至於民間流傳皮蛇繞一圈就會致死的說法,實在是過於誇張了。古代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當時醫療知識有限,人們可能會將患者因免疫功能極度低下而無法控制的疾病歸咎於帶狀皰疹。但請放心,絕大多數帶狀皰疹患者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都能夠恢復健康。


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防治

文章首段提到的伯伯之所以會得帶狀皰疹,是因為旅途勞累和時差調整問題導致體內氣血失調、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通過調整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幫助伯伯恢復健康,預防疾病的再次發生。以下是我給伯伯的建議,有帶狀皰疹的朋友們也可以參考:

飲食:

1、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增加高質量蛋白質如瘦肉、魚、雞蛋和豆製品的攝入,以及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增強免疫系統。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膩和過於刺激的食物可能加重病情,應盡量避免。

3、飲用清熱解毒的湯水
如菊花茶、金銀花茶等,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生活習慣:

1、充足休息
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助身體恢復元氣,增強免疫力。

2、適度運動
適當的身體活動,如散步或太極,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加速恢復。

3、心理調適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減少心理壓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4、避免過度勞累
避免重複旅途中的勞累情況,給予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


帶狀皰疹的症狀、療程與後遺症

帶狀皰疹在潛伏期時,會感到輕微的刺痛感,這通常是病毒沿著神經向皮膚表面擴散的前兆。不久之後就會發展成密集的皮疹或叢狀水泡,因為這種病毒是沿著一條特定的神經路徑傳播到皮膚上,所以皮疹通常只會出現在身體的一側,形狀像蛇一樣蜿蜒。

最常見的發作部位是軀幹和臀部,但也可能影響到其他部位。雖然軀幹或四肢上的帶狀皰疹相對較易處理,但如果出現在臉部,情況就可能更嚴重了。面部帶狀皰疹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以防止病毒引起腦膜炎或對眼睛造成永久性損害。

如果能夠在帶狀皰疹發作的初期階段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就有可能大大縮短病程,就像在得到流感後的前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一樣,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早期治療窗口,抗病毒藥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帶狀皰疹的病程通常持續兩到三週,大多數患者在接受適當的止痛和傷口護理後會逐漸康復。然而,有一些患者可能會遭受所謂的「皰疹後神經痛」,這是一種即使皮疹已經痊癒,仍能感到持續疼痛的後遺症,疼痛的程度因人而異,對某些人來說甚至會痛到寢食難安甚至有憂鬱傾向。

皰疹後神經痛的持續時間不一,從幾週到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西醫會提供止痛治療,從普通的止痛藥如普拿疼開始,必要時可能會使用專門治療神經痛的藥物,如抗癲癇藥或抗痙攣藥,有時甚至需要抗憂鬱藥或安眠藥。


除了內服藥物,對於水皰糜爛和感染的情況,則建議請皮膚科醫師治療。

調整作息與接種疫苗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預防帶狀皰疹,重在調和陰陽、平衡氣血。節後調整飲食,避免過度飲食和攝入過多寒涼、辛辣食物。同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此外,進行適量的運動,如太極、瑜伽等,有助於調節身心,增強體質。

至於西醫的部分,鑑於帶狀皰疹及其後遺症的嚴重性,我強烈建議所有曾經得過水痘的成年人都去接種帶狀皰疹疫苗。雖然疫苗不能保證100%的保護效果,但仍可以降低50%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就算在接種疫苗後仍然發病,也能減少約70%的皰疹後神經痛發生率,因此接種疫苗無疑是一種更為安全的預防措施。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帶狀皰疹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預防。只要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加上對生活方式的調整,都能快速恢復健康並降低復發風險。培養健康的日常習慣,如適度運動、充足的睡眠及均衡飲食,能夠增強免疫力,進而有效預防帶狀皰疹。

讓我們與所愛的人共享健康,迎向平安的一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原文網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4211W0001
生蛇會傳染?一文睇清生蛇症狀+3大原因(附戒口食物及治療方法)
2024-02-19 10:42:00
生蛇會傳染?一文睇清生蛇症狀+3大原因(附戒口食物及治療方法)
分享:

生蛇症狀+原因|當皮膚突然出現紅疹,或是感到刺痛、痕癢等,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小病小痛,其實有機會是「生蛇」,亦即是帶狀疱疹(英文:Herpes Zoster / Shingles)!

到底甚麼是生蛇?生蛇和水痘又有甚麼關係?若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有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因此以下文章便為大家釐清生蛇的症狀和原因,某類人士絕對要特別小心!

甚麼是生蛇?初期症狀皮膚感灼熱
究竟甚麼是生蛇?其成因為何?又有甚麼症狀?以下文章便一次過話你知治療及預防方法!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少人都以皰疹來斷定生蛇出現的時機,但其實病發皮膚不一定有皰疹出現,可能只有灼熱或刺痛感。 而且大部分生蛇狀況都出現得十分突然,病發早期除了在患部皮膚有灼熱感或神經痛外,還會有輕度發熱、食慾不振、疲倦等症狀,若出現此等症狀便需特別留意!


起初可能只會感到灼熱或疼痛,未必會意識到是生蛇問題。
當出現紅疹或水泡的時候,有機會已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在臉部突然出現的紅疹亦不可忽視,有機會屬於生蛇時出現的水泡。
生蛇有甚麼症狀?
帶狀疱疹可以出現於身體任何部位,到底生蛇又會有哪些症狀?以下3種便是常見的生蛇症狀:

帶痛楚的水泡
病發後皮膚會出現密集的水泡,而這些水泡大部分都帶有痛楚,同時令人感到痕癢、刺痛、麻痹等,甚至會有像火燒、電擊、針刺等痛楚,而如果治療不及時,身體更有可能會出現後遺的神經痛症,痛楚程度如分娩、慢性癌痛般嚴重,通常疼痛會持續 1個月以上,甚至持續幾年,因此發現症狀時絕對不可拖延治療。

單側發作 
大部份人在生蛇的時候,出現水泡的位置都會集中在身體的一側,主要沿着某位置的神經呈帶狀分佈,一般的濕疹、水泡不同,較為容易區分。

伴隨皮損出現 
除了帶有痛楚的水泡外,生蛇的時候可在發病前伴隨皮損出現,甚至還會有肺炎、腦炎、淋巴腫大等併發症,所以最好在懷疑自己生蛇的時候便立刻求醫,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通常傷口會集中在身體其中一側。
但亦有可能擴散至臉部各種地方。
由於有機會引起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因此建議盡早尋求醫生協助。
為甚麼生蛇和水痘有關?
不少人小時候都曾經試過生水痘,而生水痘其實會激活病毒,從而引發帶狀皰疹(生蛇),因此基本上只有曾經生過水痘的人士會有機會受到生蛇問題困擾,因此真正會傳染的不是生蛇,而是水痘。

生蛇3大原因
在香港生蛇並不罕見。研究指出香港有95%的人口都出過水痘,而5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兩成人都曾經或正患有生蛇。以下為最常見的3大生蛇原因:


如果在小時候生過水痘,便會激活相關病毒,增加長大後感染帶狀皰疹的風險。
建議趁小朋友仍未長水痘前,預先接種預防水痘針。
年過50歲便特別容易出現生蛇的問題。
年齡增加
生蛇與年齡有着密切的關係,隨着年齡增長,免疫系統亦會逐漸退化,因此年齡越大,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生蛇的機會亦會相對增加,建議接種疫苗來預防。

腫瘤、愛滋病病史
曾經患有腫瘤、HIV感染或愛滋病病史的病人,由於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或化療藥物等原因,免疫力相對較為低,因此對帶狀皰疹的病毒抵抗作用較小,較容易出現生蛇的問題。

免疫力下降 
不健康的作息及飲食習慣會令到身體免疫力下降,而病群亦會隨即入侵身體,容易誘發潛伏在體內的帶狀皰疹病毒,從而感染病毒及有生蛇的跡象。因此近年生蛇亦有年輕化,而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等都有機會導致生蛇,需要在日常多放鬆來改善問題。

生蛇需要戒口嗎?
不少人因壓力或免疫力下降而生蛇,而且生蛇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依靠藥物治療外,患者亦可在飲食方面入手,以防生蛇病情加劇。以下就為大家盤點6類生蛇時需戒口的食物,戒掉這些食品便可加快康復速度!

6種生蛇時需戒口的食物
高激素肉類、內臟:生蛇時建議少吃激素含量較高的肉類,而動物內臟、豬頭、豬手等「毒性」較高的部位亦須戒口,以防令病情惡化。

海鮮:海鮮有機會令患處痕癢、敏感或惡化,所以必須避免。

高精氨酸食物:精氨酸(Arginine)會助長病毒生長,因此含有高精氨酸的食物如豆類、堅果、種子等都需要避免。

香料/調味料/醃製食品:蔥、薑、蒜、辣椒、洋蔥、韭菜、芫荽、筍等香料類都需要忌口,調味時亦避免使用重口味香料,以防因辛辣刺激而令病情惡化。

酒/濃茶/咖啡:生蛇期間都不應飲用,因酒精及咖啡因都會影響生蛇患處。

原文網址: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7/%E7%94%9F%E8%9B%87%E6%9C%83%E5%82%B3%E6%9F%93-%E4%B8%80%E6%96%87%E7%9D%87%E6%B8%85%E7%94%9F%E8%9B%87%E7%97%87%E7%8B%80-3%E5%A4%A7%E5%8E%9F%E5%9B%A0-%E9%99%84%E6%88%92%E5%8F%A3%E9%A3%9F%E7%89%A9%E5%8F%8A%E6%B2%BB%E7%99%82%E6%96%B9%E6%B3%95-/358219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生蛇」病例上升 專家料與新冠病毒有關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生蛇」病例上升 專家料與新冠病毒有關
發佈日期: 2024-03-22 17:05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帶狀疱疹、即是「生蛇」病例,自2020年有所上升,專家估計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數據顯示,「生蛇」病例有上升趨勢,2019年因為「生蛇」而要入院的個案有3,705宗,去年則上升至4,305宗。

新冠疫情困擾全球,有專家指出目前仍未清楚新冠病毒和「生蛇」是否有關,但有2022年的報告指出,一成五的新冠確診者之後會「生蛇」。確診新冠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醫學界相信,一旦免疫力下降,「生蛇」的機會會增加。

醫學教授赫斯佩稱:「我認為是疫情與,人們對失業、居家隔離的壓力夾擊、非常焦慮,以及新冠造成的嚴重不適。」

早前有研究報告表示,五十歲以上、曾經確診新冠的人有增加「生蛇」的風險,專家同時表示,在澳洲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生蛇」。


原文網址: https://news.tvb.com/tc/world/65fd49e456b51a69bf1966bf/%E5%9C%8B%E9%9A%9B-%E6%BE%B3%E6%B4%B2%E6%96%B0%E5%8D%97%E5%A8%81%E7%88%BE%E5%A3%AB%E5%B7%9E%E7%94%9F%E8%9B%87%E7%97%85%E4%BE%8B%E4%B8%8A%E5%8D%87-%E5%B0%88%E5%AE%B6%E6%96%99%E8%88%87%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6%9C%89%E9%97%9C
世界免疫周 接種疫苗 對抗「生蛇」 加強防護 免受病毒入侵
世界免疫周 接種疫苗 對抗「生蛇」 加強防護 免受病毒入侵

撰文:健康Easy出版:2024-04-26 13:00更新:2024-04-26 13:00

免疫力下降令人暴露於感染病毒的危機,年紀愈大,風險就愈高,其中一種要預防的病毒,就是大家經常聽聞的「生蛇」。「生蛇」不止令人又痕又痛,康復後也可能出現蛇後神經痛。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藉著《世界免疫周2024》呼籲免疫力低下人士接種疫苗預防生蛇,減低併發症風險。

免疫力低下人士不僅包括風濕病科及癌症患者,事實上,年紀較大的人免疫力亦會隨年月下降。風濕病科專科蘇晧醫生解釋,年紀愈大,人體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及B細胞便會漸趨老化,從而降低對病毒的保護能力。此外,曾經感染某類病毒後,免疫系統在再次感染時會識別出病毒並作出反應,但這個機制亦會因時間而變得薄弱,令人更易受到感染。病毒潛伏體內 伺機復發

其中一個常見感染病毒例子就是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病毒感染。蘇醫生說,絕大部份香港人曾經生過水痘,這種病毒就會潛伏於身體,當免疫系統變差時,它就會趁機出現而引致帶狀疱疹︰「在正常抵抗力下,未必會爆發出來,但是如果年紀逐漸增長,身體轉差,或者患有長期疾病等等,免疫力下降,就有機會引發生蛇。」

蘇醫生指出,「生蛇」的最初表徵是閃電式的神經痛,皮膚並沒有任何異樣,部份人可能會感到疲倦及頭痛,直至兩、三天後,皮膚便會出現紅疹及水泡,並呈帶狀,沿著神經線的皮節生長,導致疼痛。他提醒,一旦發現相關徵狀,應在72小時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否則或會引起長期神經痛等後遺症,某些個案更併發腦炎及臉癱,患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接種疫苗 減低生蛇風險

要預防帶狀病毒感染,蘇醫生認為提升免疫力非常重要。首先,生活上要戒除吸煙及飲酒習慣,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也是不可或缺︰「良好作息及減壓很重要,我們知道壓力會間接影響免疫系統,很多生蛇個案其實也與壓力有關。」其次,就是注射疫苗。他指出,疫苗經研究證實能夠預防生蛇,現時新一代蛇針能夠有效減低生蛇機會,並可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及併發症風險,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他引述國際指引建議,50歲以上,以及18歲以上(本身免疫力較差群組)等高風險人士,應接種疫苗加強防護。

每年的4月最後一個星期是「世界免疫周」(World Immunization Week),目的是提倡使用疫苗,以保護不同年齡層人士免受疾病威脅。蘇醫生就認為,生蛇是可以避免,透過疫苗能夠直接減低感染風險,提醒市民如有任何疑似病徵,應盡早求醫。世界衛生組織也主張將疫苗納入公共衛生的重要部分,並確保疫苗措施在政府規劃佔有重要地位。現時預防生蛇疫苗可於私家診所接種;公立醫院病人則可於聖雅各福群會以優惠價錢接種。

原文網址: 世界免疫周 接種疫苗 對抗「生蛇」 加強防護 免受病毒入侵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362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健康生活|背部刺痛誤當熱痱 女子求醫證實「生蛇」 揭一個都市人壞習慣惹禍
健康生活|背部刺痛誤當熱痱 女子求醫證實「生蛇」 揭一個都市人壞習慣惹禍
發佈時間: 2024/03/03

頻捱夜睡眠不足 身上驚現大片紅印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楊姓女子於去年8月發現背部出現大面積泛紅,不久更蔓延到前胸,伴有明顯刺痛感。由於當時正值炎夏,她以為自己只是因為天氣炎熱,皮膚長出熱痱,因此未有在意,打算到藥局購買成藥簡單塗抹處理。

未料出門前,楊女無意間看到一個有關帶狀皰疹的短片,影片中指一名年輕人因為捱夜而患上帶狀皰疹,她憶起自己這段時間經常捱夜,幾乎晚晚凌晨3、4時才入睡,翌日又早早起床上班,每日睡眠僅5至6小時,加上症狀與影片描述相同,故「嚇得立刻彈射起跳」,隨即趕到醫院掛號問診。不出所料,楊女最終確診患上帶狀皰疹,幸而症情仍處於初期,尚未連成帶狀:

「醫生對我說,這是中老年人得的病,你這麼年輕就有,證明你身體素質真的很差了。」

治癒後前胸遺下一片疤痕

楊女坦言,病發期間她的前胸後背感到極為刺痛,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感覺。她遵循醫囑,服食處方口服藥物及塗抹藥膏後,又到醫院進行了兩次紅光療法(Red light therapy, RLT)症狀才漸漸消失,惟日後免疫力低下時,病情仍有可能會反覆發作。

楊女痊癒後前胸亦留下了一片疤痕,她坦言每次看到便會提醒自己不要熬夜,同時亦呼籲大家:「假如患上帶狀皰疹,應及早服食抗病毒藥物以縮短發病時間,年輕人平日亦應規律生活、調整工作及生活狀態,亦要適當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的風險。」

生蛇圍一圈會死?

至於坊間傳言「生蛇圍一圈會死」,區醫生則表示沒有根據,一般「生蛇」只會局限於身體單邊,或者偶爾兩個相連的神經線區域;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免疫能力缺乏或受抑制的病人,如愛滋病、血癌、接受器官移植、長期服食類固醇等人士,生蛇可同時出現於身體多個不同位置,

「其實『生蛇圍一圈會死』係一個謬誤,唔係因為兩邊一齊生蛇而致命,有機會係呢位患者身體免疫力非常低,同時出現併發症致死。」

而「生蛇入眼」不單會引起眼球表面發炎,炎症消退後可以引致結疤,甚至增加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落的可能,嚴重影響視力,因此絕對不能忽視。

病發後72小時內服藥可減症狀

區醫生建議,患者於病發後的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亦能減少生蛇後神經痛。如果患者多於72小時求醫, 但徵狀仍持續增加並明顯,視乎個別情況,醫生仍有可能處方抗病毒藥物,不過效力會隨時間而降低。

由於「生蛇」屬於過濾性病毒,未曾生水痘人士接觸「生蛇」人士,有機會被傳染導致出水痘。故此,區醫生指最有效預防「生蛇」的方法是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另一方面,高危人士應有適當休息、攝取足夠營養及多做運動,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曾指出,有研究顯示逾9成潛在免疫疾病的患者,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後,保護率在約4年追蹤期內達90.5%。他說,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痛、發冷、發燒等常見副作用,一般在2至3日就會消退。

目前歐美多國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政府資助,孔建議有關當局參考,並分階段實施疫苗接種計劃,首階段可由65歲或以上及18歲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開始。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運動、戒煙戒酒等,都可預防生蛇。


原文網址: https://skypost.hk/article/3714294/%E5%81%A5%E5%BA%B7%E7%94%9F%E6%B4%BB-%E8%83%8C%E9%83%A8%E5%88%BA%E7%97%9B%E8%AA%A4%E7%95%B6%E7%86%B1%E7%97%B1-%E5%A5%B3%E5%AD%90%E6%B1%82%E9%86%AB%E8%AD%89%E5%AF%A6-%E7%94%9F%E8%9B%87-%E6%8F%AD%E4%B8%80%E5%80%8B%E9%83%BD%E5%B8%82%E4%BA%BA%E5%A3%9E%E7%BF%92%E6%85%A3%E6%83%B9%E7%A6%8D
健康解碼|「生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及早接種預防疫苗 提升保護功效

健康解碼|「生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及早接種預防疫苗 提升保護功效
2024-08-20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不少人以為「生蛇」單單影響皮膚,但原來同時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心臟科專科王泰鴻醫生指出,「生蛇」後第一星期內,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風險較一般人高約68%,而中風風險亦高出80%,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生蛇」高風險人士,建議患者及早接種預防帶狀疱疹疫苗(簡稱蛇針),預防「生蛇」及其引伸的後遺症風險。

「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Chicken-pox /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感染水痘並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系統內,當免疫力因年齡增長、壓力、癌症、類固醇藥物等因素而導致下降時,潛伏體內的病毒便會乘機大量繁殖及攻擊脊髓的「背根神經節」,並隨著神經線而行,導致附近的皮膚表面出現水泡狀紅疹,就如一條蛇圍在身體的一邊,因此俗稱「生蛇」,發病位置常見於背部及腰側。患者一旦「生蛇」,有機會在未出現紅疹前已有發燒及感到疼痛;發病後三日內,紅疹位置會有如火燒、電擊、針拮的強烈劇痛。


「生蛇」與心血管疾病具雙向性影響
雖然「生蛇」徵狀始於皮膚,但王泰鴻醫生表示,「生蛇」病毒亦會隨血液於身體遊走,有機會令血管中的斑塊出現炎症,造成血管急性梗塞,從而誘發急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等。

「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生蛇』後,首星期出現心肌梗塞風險較一般人增加68%;而『生蛇』後一個月內中風機會亦較常人增加近8成,且風險於1年後仍存在;此外,如果有出現『生蛇』上眼的患者,第一個月中風風險更會增加兩倍。同時『生蛇』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也是雙向性,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亦是『生蛇』的高危人士,由於身體免疫系統減弱,導致『生蛇』風險增加34%,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如患者不幸出現「生蛇」徵狀,現時一般可使用抗病毒性藥物治療,如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的頑抗痛症,會按病情處方神經痛藥物如三環抗憂鬱劑、抗腦癇藥或鴉片類藥物治療和紓緩痛楚。對此,王泰鴻醫生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

 
多個權威組織建議接種新一代疫苗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美國心臟協會(AHA)及美國糖尿學會(ADA)的建議,50歲以上及18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接種新一代重組疫苗(Recombinant, Adjuvanted Vaccine),需要接種兩針劑,第二劑與第一劑接種時間相隔2-6個月,以達到88%保護率,成效更最少長達11年,亦由於新一代疫苗是篩選出部分所需的病原蛋白質,因此不會因接種而引起「生蛇」現象。此外,由於舊疫苗屬活體疫苗,因此先天或後天免疫系統不全的患者,較適合接種新一代重組疫苗。


70歲的陳先生(化名)本身患有糖尿病及心臟病,屬「生蛇」高危人士。起初因為怕打針而拒絕醫生的建議接種「蛇針」,惟其後遇到友人不幸「生蛇」,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但仍然劇痛得難以忍受,頓時心生畏懼,於是立即遵循醫生建議接種「蛇針」,提升自身保護力,免受皮肉疼痛之苦。

王泰鴻醫生提醒,預防「生蛇」各有不同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應與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原文網址: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7/%E5%81%A5%E5%BA%B7%E8%A7%A3%E7%A2%BC/%E5%81%A5%E5%BA%B7%E8%A7%A3%E7%A2%BC-%E7%94%9F%E8%9B%87-%E6%9C%83%E5%A2%9E%E5%8A%A0%E5%BF%83%E8%A1%80%E7%AE%A1%E7%96%BE%E7%97%85%E9%A2%A8%E9%9A%AA-%E5%8F%8A%E6%97%A9%E6%8E%A5%E7%A8%AE%E9%A0%90%E9%98%B2%E7%96%AB%E8%8B%97-%E6%8F%90%E5%8D%87%E4%BF%9D%E8%AD%B7%E5%8A%9F%E6%95%88/477778
生蛇|康復者:分娩級劇痛 6成受訪患者受後遺症困擾至少一個月
生蛇|康復者:分娩級劇痛 6成受訪患者受後遺症困擾至少一個月
撰文:鄧宇詩
出版:2024-03-10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慢性病人口持續上升,「生蛇」的風險亦隨之增加。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香港皮膚健康基金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針對市民對「生蛇」的認知了解進行問卷調查,發現34%受訪者曾經「生蛇」,當中6成人受後遺症困擾至少一個月。三個學會呼籲市民接種新一代「蛇針」。

只要曾經感染過水痘,就有機會生蛇。而近年年輕一族的發病數字更有上升跡象。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皮膚健康基金及醫院藥劑師學會針對市民對「生蛇」的認知了解進行問卷調查。2,743名受訪者中,34%表示曾經「生蛇」,大部分患者的患病部位主要集中於腹部 (包括腰) 、背部及前胸。超過6成患者受「生蛇」及其引致的後遺症困擾多達一個月或以上,過半受訪者更表示,「生蛇」的疼痛程度達分娩級劇痛。超過四成受訪患者因「生蛇」及其引致的後遺症而須請假一天或以上。康復者憶述生蛇痛楚如「10級痛」

Annie兒時於外國居住,約8年前返回香港定居,在2022 年生活壓力倍增,於復活節期間因胸口痛而向家庭醫生求診。醫生亦即時為她進行 X 光檢查,但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異常。約5天後她的右胸腋下及背部開始長出皮疹及出現水泡,於是立即到私家醫院急症室求診,經醫生檢查後確診「生蛇」。

Annie 形容「生蛇」引起的痛楚有如「十級痛」,皮膚亦不時會流膿,需要定時洗傷口。在「生蛇」期間,她更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雖然現時已康復,但她指「生蛇」的位置仍不時感到隱隱作痛。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香港皮膚健康基金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針對市民對「生蛇」的認知了解進行問卷調查,發現34%受訪者曾經「生蛇」。 (受訪者提供)陳厚毅:後遺神經痛比「生蛇」痛楚更高

皮膚健康基金主席、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醫生表示,如患者感到十分疼痛,82.1%患者確診後遺神經痛,而且後遺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疼痛感更比「生蛇」的痛楚更高。逾兩成受訪者亦表示「生蛇」的疼痛,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

除了日常生活受影響,陳厚毅引述相關研究指,「生蛇」會嚴重影響患者工作表現,近九成患者表示工作效率受「生蛇」影響。新加坡的研究亦指出,受後遺神經痛困擾的「生蛇」患者,有較高的醫療開支及勞動力損失。

調查結果亦發現,香港人對「生蛇」的認知不足,約一成受訪人士誤以爲曾「生蛇」的人士日後不會再「生蛇」,但其實日後仍有機會再次患上,特別是處於人體免疫系統變差時。不足一成受訪者有接種「蛇針」疫苗

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蘇曜華藥劑師表示,預防「生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蛇針」。他引用研究數據指,新一代「蛇針」的功效良好,可顯著降低50歲或以上人士發生「生蛇」的風險達97.2%,對於18歲或以上免疫力不全人士,防護力亦達到 87.2%。

雖然「蛇針」功效良好,但調查發現,逾60%受訪者指,知道現時有疫苗可預防「生蛇」,只有8%人士曾接種「蛇針」,34%受訪者表示因財政考慮而未有接種「蛇針」。蘇曜華指,現時「蛇針」並未被納入政府的疫苗資助計劃,因此市民需要自費接種疫苗。八成受訪者支持政府為高危人士免費接種「蛇針」。

原文網址: 生蛇|康復者:分娩級劇痛 6成受訪患者受後遺症困擾至少一個月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9898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生蛇|流動巡遊車出遊各區 宣傳抗「蛇」策略 高危人士盡早接種疫苗 預防生蛇及併發症
生蛇|流動巡遊車出遊各區 宣傳抗「蛇」策略 高危人士盡早接種疫苗 預防生蛇及併發症
發布時間: 2024/10/03 08:00


慢性疾病患者的免疫能力相對地差,感染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病毒的機會因而較高。更甚的是,當這班患者「生蛇」,可能會出現蛇後神經痛及其他併發症,絕對不能輕視其破壞力。兩大醫學學會及病友組織最近就攜手合辦流動巡遊車活動,即日至10月27日會在港九及新界各區巡遊,透過遊戲及體驗宣傳預防「生蛇」的重要性,一同除「蛇」害。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疹病毒引起,當我們在年幼時感染水痘後並且痊癒,病毒並不會消失,反而會潛伏在神經系統內,直至我們的免疫力下降,水痘病毒便就可能乘機大量複製繼而攻擊神經線,導致附近的皮膚表面出現紅疹。


慢性病患者 感染後或致併發症
據統計,大約每3人就有1人有機會生蛇,不止長者,長期病患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紅斑狼瘡症及癌症患者,免疫能力同樣較差,不單生蛇風險較高,甚或可能在生蛇後出現併發症及後遺症。

以糖尿病為例,研究指這班患者生蛇風險較非患者高出78%,患者感染後出後遺神經痛的機會亦較非患者高45%。此外,亦有研寮指出,大約4分之1糖尿病患者在生蛇後,其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會上升,加劇控制病情的難度。

除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樣因免疫系統老化而生蛇風險較高,一旦生蛇,第一星期心臟病發風險更會增加68%,首個月中風機會則會增加78%。我們知道,生蛇可能會感染眼睛附近的神經線,假如不幸「蛇上眼」,首個月中風機會更會上升一倍,這或與水痘病毒在頭部神經中再次活化,繼而引起頭部動脈感染,導致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關。

接種蛇針提供保護 宜盡早注射
不少「生蛇」患者曾經試過,康後會依然受到痛楚困擾。原來,高達三成「生蛇」患者會有疱疹後神經痛,痛楚嚴重性更會著年紀增長而倍增,例如70歲或以上患者,病症比率接近8成,持續一年的患者亦超過一半。

為了宣傳預防「生蛇」的訊息,提醒市民大家盡早接種疫苗,減低生蛇及相關後遺症風險,「香港疼痛學會」、「香港糖尿聯會」及「關心您的心–心臟病友互助組織」早前就在港九及新界各區合辦流動車巡遊活動,透過互動小遊戲及體驗,以趣味性方法增加市民對「生蛇」及慢性疾病的認識,寓教育於娛樂。活動期間,更有護士駐場為市民提供相關資訊。

原文網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835962/%E7%94%9F%E8%9B%87%EF%BD%9C%E6%B5%81%E5%8B%95%E5%B7%A1%E9%81%8A%E8%BB%8A%E5%87%BA%E9%81%8A%E5%90%84%E5%8D%80%20%E5%AE%A3%E5%82%B3%E6%8A%97%E3%80%8C%E8%9B%87%E3%80%8D%E7%AD%96%E7%95%A5%E3%80%80%E9%AB%98%E5%8D%B1%E4%BA%BA%E5%A3%AB%E7%9B%A1%E6%97%A9%E6%8E%A5%E7%A8%AE%E7%96%AB%E8%8B%97%20%E9%A0%90%E9%98%B2%E7%94%9F%E8%9B%87%E5%8F%8A%E4%BD%B5%E7%99%BC%E7%97%87
雙11|女子拆包裹後冇洗手捽眼慘「生蛇」 醫生:治療不當可致命
雙11|女子拆包裹後冇洗手捽眼慘「生蛇」 醫生:治療不當可致命

撰文:朱加樟
出版:2024-11-10 20:16

「雙11」購物節近年大受歡迎,但拆速遞包裹時不小心處理可能會感染疾病。內媒近日報道指,武漢一名女子在拆速遞包裹時揉了下眼睛,眼睛就開始癢、紅腫,去醫院被確診為「生蛇」(帶狀疱疹感染)。

武漢一名女子在拆速遞包裹時揉了下眼睛,去醫院被確診為「生蛇」(帶狀疱疹感染)。(《極目新聞》)武漢一名女子在拆速遞包裹時揉了下眼睛,去醫院被確診為「生蛇」(帶狀疱疹感染)。

《極目新聞》報道指,65歲的女事主不愛外出活動,總愛留在家裡,買東西多半靠網購。10月18日上午,陳女士又收了一堆速遞包裹,在拆速遞包裹後就順手揉了揉眼睛,中午就感覺眼睛開始發癢。午覺過後,她眼睛紅腫,還出現了疙瘩和凸起,疼痛難忍,於是到武漢市東湖醫院就診。

該醫院的潘淼醫生檢查後,判斷女事主患上了眼部帶狀疱疹,分析原因估計是她不愛運動,身體抵抗力低,拆完速遞包裹後沒有洗手直接揉眼睛,感染了病毒所引起。

潘淼指,眼部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見於老年人。抵抗力差是常見誘因,這種病毒潛伏在體內,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就會被激活,從而引發帶狀疱疹。只要曾經感染過水痘,就有機會生蛇。而近年年輕一族的發病數字更有上升跡象。

潘淼指,這種疾病會影響神經和皮膚,主要症狀包括眼部皮疱疹、疼痛、紅腫、瘙癢等,還會出現同一部位的頭痛,可累及眼結膜。患者會先出現單側眼瞼的腫脹、眼充血,疼痛較為劇烈,若醫治不當可能會導致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等,嚴重者會影響視力,甚至繼發腦炎甚至造成死亡。而且隨著病情的演變,很多患者會在疱疹乾燥、結痂後伴有持續日久的併發症—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

潘淼說:「快遞外包裝由於運輸過程長,有許多髒污殘留,我們拆完快遞後,這些微生物就可能通過手的接觸,導致感染發生。」

原文網址: 雙11|女子拆包裹後冇洗手捽眼慘「生蛇」 醫生:治療不當可致命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7473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Return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