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7.2018
Colonscopy
甚麼是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或稱結腸內視鏡檢查,是用一支柔軟而可彎曲的內視鏡由肛門進入直腸,經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直至盲腸部位進行大腸檢查,檢查時醫生可提取活組織進行化驗,有助找出病症原因,或檢查某些腸道疾病,例如大腸瘜肉、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憩室等。
在檢查期間如發現瘜肉,醫生可立即把瘜肉切除,阻止其進一步病變成癌症,可減少大腸癌風險。
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
近年,腸癌病例數字在全球各國持續上升,於本港常見癌症中排列首位。而大腸癌其實是可預防的癌症,腸癌由瘜肉演化成癌,過程約為十年,故此,若在這「黃金十年」內,透過大腸鏡檢查偵測出腸內瘜肉,就可在其惡化前立即清除,將其威脅減至最低。
大腸鏡檢查程序
適合甚麼人士?
缺鐵性貧血明顯大便出血 或 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
大便習慣無故改變、便秘、持續腹瀉或腹痛
其他X光檢查顯示患有大腸疾病
「炎症性腸病 」患者
大腸癌篩查
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患病的人或有較高風險患病的人,以便及早治療。
適合篩查人士:
年齡50歲以上
有近親患有大腸「瘜肉」或腸癌,篩查年齡應提早至40歲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或「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患者,應20歲開始篩查
事前準備
接受檢查人士,須預先決定麻醉方法 (靜脈麻醉或監察麻醉)- 靜脈麻醉(IV sedation):由進行胃鏡檢查的醫生注射鎮靜劑和止痛藥,檢查時不會完全没有知覺
- 監察麻醉(Monitor Anaesthetic Care, MAC),由麻醉科醫生注射麻醉藥,檢查時會完全沉腄
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懷孕,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藥或薄血藥的病人須告知醫護人員並聽從指示服藥
基本醫學評估,包括接受檢查的原因和症狀、已知疾病和病歷、現有服用藥物、過敏反應、以及任何可能影響大腸鏡進行和風險的資料
假牙、眼鏡及金屬飾物須在檢查前脫下
檢查前三天進食低渣(低纖維)食物;檢查前一天黃昏按處方服用「腸道清潔劑」以排清結腸積便;檢查前六小時禁食,藥物及少量清水除外
注意事項
待鎮靜劑藥力減退後,便可進食應避免操作機器、簽署法律文件、駕駛及飲用含酒精飲料,免生意外
若有任何不適,或懷疑出現併發症(例如大便出血,或持續腹痛等)請致電我們、或徵詢醫生意見。遇有緊急情況,應立即到就近急症室求診
*如欲查詢請致電 3585 8533。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