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21.2021
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據數據估計,超過半數癌症死亡病例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其中吸煙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佔20%-30%;其次是飲酒和肥胖。
此外,以下常見不良生活習慣同樣能增加癌症發生風險:
1. 久坐不動
多項研究表明,久坐不動不僅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會增加肺癌、腸癌以及子宮癌等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
2. 感染
據估計全球1810萬新發癌症中,1/8的癌症病例是由於感染引起的。
目前已明確可導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體有11種,包括幽門螺桿菌(HP)、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EB病毒、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埃及吸血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這些感染源可引致一種或多種癌症發生。
因此,通過接種疫苗(如HPV疫苗、乙肝疫苗)預防病原體感染,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患癌風險。
3. 其他危險因素(如空氣污染、職業暴露等)
研究表明周圍環境中的PM2.5每增加10μg/m3,肺癌的發病風險增加1.43倍;長期接觸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甲醛、苯、多環芳烴、重金屬、柴油發動機排氣、硅粉塵等)同樣會增加相關癌症風險。
除此之外,我國的癌症分佈也呈現明顯的地理特徵,如胃癌集中我國的西北部和沿海各省,這主要與該地區有吃蝦油、腌制魚乾等習慣有關;湖南長沙則因當地人喜歡食檳榔,而患口腔癌病例居多。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也使大腸癌病例大幅度增加。
此外,以下常見不良生活習慣同樣能增加癌症發生風險:
1. 久坐不動
多項研究表明,久坐不動不僅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會增加肺癌、腸癌以及子宮癌等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
2. 感染
據估計全球1810萬新發癌症中,1/8的癌症病例是由於感染引起的。
目前已明確可導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體有11種,包括幽門螺桿菌(HP)、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EB病毒、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埃及吸血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這些感染源可引致一種或多種癌症發生。
因此,通過接種疫苗(如HPV疫苗、乙肝疫苗)預防病原體感染,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患癌風險。
3. 其他危險因素(如空氣污染、職業暴露等)
研究表明周圍環境中的PM2.5每增加10μg/m3,肺癌的發病風險增加1.43倍;長期接觸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甲醛、苯、多環芳烴、重金屬、柴油發動機排氣、硅粉塵等)同樣會增加相關癌症風險。
除此之外,我國的癌症分佈也呈現明顯的地理特徵,如胃癌集中我國的西北部和沿海各省,這主要與該地區有吃蝦油、腌制魚乾等習慣有關;湖南長沙則因當地人喜歡食檳榔,而患口腔癌病例居多。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也使大腸癌病例大幅度增加。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