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24
【坐月攻略】產後調理4個進補階段大公開
每對夫婦都對新生命的到來感雀躍,
同時種種煩惱亦接踵而來,
而最首當其衝就一定是有關「坐月」。
究竟產後媽媽該如何調理,才能達致最佳效果?
從傳統養生角度而言,老一輩的人會形容生育嬰孩如同「在鬼門關走一圈」,因此孕婦於產後第一個月進行「坐月」,可以透過不同方式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調理身體機能,改善多種不良的身體反應,如惡露、腹痛、便秘、關節疼痛、精神緊張、抑鬱等。香港大多數的在職媽媽於產後僅有六星期的休養時間,遠少於傳統坐月的所需時間足足個半月,因此要分階段進行不同進補,早日復元以便重返職場。
產後最忌胡亂進補 宜分階段均衡進補
不少新手媽媽對坐月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以為坐月只是不停進補、臥床休息,並沒有配合自身體質及身體狀況去調整食療,最後弄巧反拙,使身體出現更多健康問題。產後媽媽於分娩過程中大量出血,元氣大傷,故產後初期的產婦均屬於血瘀和氣血兩虛的體質,進食補品必須按部就班。
產後調理4個進補階段知多啲
第一階段 休養期 (0-7天)
產後媽媽經分娩後身體變得虛弱,對脾胃的傷害尤其嚴重,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當脾胃運作受到影響,營養吸收亦會受阻,呈現「虛不受補」的狀態。若如此時仍強行進食油膩補品,只會加重脾胃負擔,進一步影響吸收。產婦要先確保脾胃運作順暢,同時要將體內惡露排清,才能盡快恢復脾胃及子宮的正常功能。因此,保養期間應以排毒、化瘀、恢復氣血及腸胃功能的食療為主,選擇平和、清淡、健脾養胃的食材,如瘦肉、豬腰、牛肉、淮山、蓮子、陳皮、百合等;同時避免進食大補及寒涼的食材,如人參、高麗參、苦瓜、西瓜、綠豆等。
第二階段 溫補期 (8-22天)
經過一星期的調養,順產媽媽身體及腸胃已逐漸恢復,惡露亦逐漸排出體外,故第二階段會以調養氣血及修復為主,同時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奶水分泌。順產者可開始進行溫和進補,宜將藥材慢慢加量加餐,使身體容易適應及接受。除了健脾益胃的食材外,可進一步將黨參、黃芪、首烏及當歸等平溫藥材加入食療中,亦可少量進食豬腳薑,有助補益氣血、補肝養腎,以及幫助五臟的復原。剖腹產婦則需待傷口完全癒合後,才可進入溫補期。
第三階段 大補期 (23-30天)
大補期是產婦強化身體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主要以增強體質,補充元氣為主;而食療上應以降火潤肺、調節五臟的食材為主,如人參、蟲草、烏雞,加速改善身體機能。由於大補容易上火,過量進補會導致便秘、堵奶等症狀,宜每次少量進食補品;同時應多吃蔬果清熱,並保持清淡飲食。 哺乳產婦可以趁身體狀況日漸回復後進行催乳,除了多讓嬰孩吸吮乳房、保持心境開朗之外,亦應注意水份及營養素攝取,多吃乳製品、紫菜、海鮮、雲耳、金針、赤小豆、黃豆、無花果等催乳食材,幫助乳汁生成。
第四階段 保養期 (31天後)
踏入最後階段,產婦的身體機能已大致復原,可以回復正常作息;不少在職母親重返職場,少不免會接觸人群,故須加強抵抗力及保持正常作息,以確保母嬰健康。產後媽媽若想回復窈窕身形,可以維持清淡飲食及適量運動,切忌節食減肥。若想改善根本體質,可維持坐月飲食,並配合四季養生之道,持續調理身體。
除了維持產後媽媽的健康外,也要關注寶寶健康,為寶寶接種疫苗,免受傳染病攻擊。選擇Medtimes 兒童疫苗接種計劃,可及早為寶寶提供最佳保護。
圖:Freepik
相關服務
|
|
|
|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