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023
大腸癌蟬聯癌王15年! 「兩城市做這事」罹腸癌機率低22%
毛賢婷是一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她的飲食選擇受到極大的限制,只能進食營養品和流質食物,而且每次進食的份量極為有限。她形容自己只能品嚐食物的味道,然後再將其吐出,因為吃下去會腹痛如絞。
然而,賢婷不因這些困難而屈服,她以樂觀和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每天,她需要服用上百顆藥丸和保健食品,她形容這些多彩的藥物反映了她多采多姿的人生。
對於賢婷來說,進食是一項挑戰,她的大腸已被完全切除,而小腸的部分也受到了影響,因此她現在幾乎只能進食流質食物。
抗癌之路並不容易,從她確診大腸直腸癌到現在已經12年,期間經歷了10次手術,包括在腹部開人工造口(人工肛門)。在接受訪問時,她真性情地展示了腸造口袋,她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對病患有異樣的眼光,因為這可能會讓病友害怕尋求治療。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在大腸癌的衛教中,症狀並不是強調的重點,因為多數情況下,當症狀出現時,疾病可能已經進展到第二或第三期,情況相對嚴重。他提到,早期的大腸癌(零期或一期)通常可以根治,但這些病例中,有90%以上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而有症狀前來就醫的病患中,有20%已經處於第四期。
邱瀚模特別強調篩檢的重要性,因為大腸癌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影響各個年齡層的健康。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5年成為台灣新增癌症病例的第一名,並且在癌症死亡人數中排名第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在全球排名第一的是匈牙利,其次是斯洛伐克、挪威、荷蘭、丹麥、斯洛維尼亞等國,而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高達40.5%,在全球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
基隆市和台南市在20年前開始提供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並持續追蹤20年,發現在40歲就開始篩檢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降低了22%,這有力的本土實證支持了下修篩檢年齡的必要性。
癌症篩檢是長期投資,必須從長遠效益的角度來看待,目標不僅是讓病患活著,更重要的是提早發現,治療效果更佳,這不僅能減輕健保醫療費用的負擔,還可以讓患者盡快回到工作崗位,穩定勞動力。
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5%A4%A7%E8%85%B8%E7%99%8C%E8%9F%AC%E8%81%AF%E7%99%8C%E7%8E%8B15%E5%B9%B4-%E5%85%A9%E5%9F%8E%E5%B8%82%E5%81%9A%E9%80%99%E4%BA%8B-%E7%BD%B9%E8%85%B8%E7%99%8C%E6%A9%9F%E7%8E%87%E4%BD%8E22-141603885.html
Guess you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