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手段來探索生命的奧秘,預防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在產前篩查領域,隱性基因疾病檢測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兩大「照妖鏡」。然而,這兩項檢測究竟有何不同?健康夫妻是否有必要進行隱性基因疾病檢測?一旦查出攜帶致病基因,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本文將為您一一揭曉。
在產前篩查領域的舞台上,隱性基因疾病檢測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如同兩位默契的舞者,共同演繹着生命的樂章,但它們的舞步卻各具特色。
1. 檢測對象與目標的差異
隱性基因疾病檢測,顧名思義,是針對家族遺傳病角度的基因篩查項目。它通過對父母雙方的基因進行檢測,來推斷孩子在遺傳過程中是否有患病可能。這項檢測主要關注的是那些帶有強遺傳性且隱性遺傳的基因病,如脆性X綜合症、地中海貧血、血友病以及遺傳性耳聾等。這些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一旦發病,將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則是一種相比唐篩來説針對染色體篩查更全面的項目。它主要通過採集母體血液,對母體血液中游離的胎兒DNA片段進行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分析,來計算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這項檢測主要預防的是染色體方面可能出現的缺陷病,如唐氏綜合症、愛德華氏綜合症、貓叫綜合症等。這些疾病的發生往往與染色體異常有關,嚴重影響着胎兒的智力和生長髮育。
2. 檢測時間與階段的差異
在檢測時間上,隱性基因疾病檢測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隱性基因疾病檢測主要是在孕前階段進行,父母雙方通過基因檢測報告結果分析,可以推斷孩子是否有患病風險。如果遺傳風險比較大,父母雙方可以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選擇更好的妊娠方式,如試管嬰兒結合基因篩選技術,以降低孩子患病的風險。反之,如果患病風險不高,那麼母親則可以正常妊娠,並在妊娠過程中結合無創產前檢測進行排查染色體異常,保障胎兒的染色體健康。
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則是在懷孕期間10-24周進行。這一時間段內,胎兒的DNA信息已經足夠豐富,可以通過母體血液進行準確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準確率高達99%,比傳統的唐篩檢查高出20倍,且對孕婦和胎兒都不會帶來任何傷害。
3. 預防病症與意義的差異
在預防病症方面,隱性基因疾病檢測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也各有側重。隱性基因疾病檢測主要關注的是那些具有家族遺傳性的隱性基因病,這些疾病往往難以通過常規手段進行預防和治療。通過基因檢測,我們可以提前瞭解孩子的遺傳風險,從而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選擇試管嬰兒結合基因篩選技術等。
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則主要關注的是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往往與孕婦的年齡、環境因素等有關,通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我們可以及時發現胎兒的染色體異常,從而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此外,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還可以為孕婦提供關於胎兒性別的信息,滿足一些家庭對於生育計劃的特殊需求。
據統計,目前已知的遺傳病超過9000種,平均每個正常人都有可能攜帶2-10個隱性致病基因,當夫婦雙方攜帶同一致病基因時就可能生育患病的孩子。另外,曾有研究通過對患兒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只有不到35%的患兒能追溯到家族遺傳史。更可怕的是,某些隱性遺傳病在常規產檢時往往無法檢測出來的,只有等出生時甚至出生後很長時間才能被發現,比如先天性耳聾。
雖然醫療技術一直在進步,很多遺傳病如果能及時確診就能的很好的控制,但因為遺傳病種類太大,絕大部分遺傳病仍存在高致死率、高致畸率和高致殘率等特點。加上超過95%的隱性遺傳病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以及治療費用昂貴,基於種種原因,健康夫妻在條件允許下都應該進行隱性基因疾病檢測,以及早發現自身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
香港時代醫療的隱性基因疾病檢測採用次世代測序技術(NGS)超大規模測序,全面涵蓋300多種常見隱性基因疾病,準確率高達99.9%。隱性基因疾病檢測報告還詳細列出風險疾病信息、基因狀況及疾病風險等,讓被檢者得知寶寶日後會否有健康及發育問題,以便儘早於懷孕時、寶寶出生後、日後成長方面,規劃好所需的支持。
最後,香港化驗所提醒,對於計劃生育的夫婦來説,如果雙方或一方查出攜帶致病基因,應進行更深入的遺傳諮詢。通過諮詢專業醫師或遺傳諮詢師,夫婦可以瞭解生育遺傳病患兒的風險,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採取相應的預防及干預措施。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 或 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