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的治療目標:緩解急性期疼痛,限制皮損擴散,縮短皮損持續時間,以及預防或減輕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目前治療帶狀皰的藥物主要有:
1. 抗病毒藥物
抗病毒治療能有效縮短病程、加速皮疹癒合、減少新皮疹形成,減少病毒擴散到內臟。
但抗病毒用藥應在發疹後24-72小時內開始使用,以迅速達到並維持有效濃度,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最常使用的抗病毒藥物是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耐葯者推薦使用靜脈滴注膦甲酸鈉。
2. 鎮痛藥物
都知道帶狀皰疹很痛,而它的後遺神經痛更是非常折磨人,這種疼痛大多表現為刀割痛、電擊痛、刺痛以及燒灼痛,甚至部分患者只要輕輕觸碰皮膚都感覺非常難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為了緩解痛症,醫生都會給病人開鎮痛藥物:
一線藥物:鈣離子通道調節劑(普瑞巴林或加巴噴丁)、三環類抗抑鬱葯(阿米替林)
二線藥物:阿片類藥物和曲馬多
另外,對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對帶狀皰疹的鎮痛作用有限;而布洛芬則對帶狀皰疹的痛症無效。
3. 抗炎藥物
帶狀皰疹急性發作的早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炎症過程,縮短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和皮損癒合時間,但對已發生的後遺神經痛無效。
特別提醒:
禁用糖皮質激素外用製劑。
在沒有系統性抗病毒治療時,不推薦單獨使用糖皮質激素。
4. 神經營養葯
神經營養葯對環節神經炎症與神經疼痛有一定幫助,但價值有限。
常用的神經營養葯有甲鈷胺、維生素B1和B12,口服或機內注射均可。
5. 局部治療藥物
以乾燥和消炎為主。
皰疹未破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乳膏或噴昔洛韋乳膏。
皰疹潰破後,可酌情選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用0.5%新黴素軟膏或2%莫匹羅星軟膏。
皰疹後疼痛可用5%利多卡因貼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