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狀皰疹有多常見?
帶狀皰疹的病因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初次感染後會表現為水痘癥狀,病癒後病毒會藏匿於神經節中。當機體細胞免疫力下降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會趁機複製引起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有多常見?根據血清學研究顯示,超過95%人群體內存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且每個人一生中患上帶狀皰疹的概率達30%以上。
2.帶狀皰疹的癥狀有哪些?
帶狀皰疹的典型癥狀為皮損按神經支配區域分佈,且多呈單側性,不會超過軀體中線。除了皮損,由於病毒是先對感覺神經進行破壞,隨後再攻擊皮膚細胞,因此大多數帶狀皰疹患者都會有皮膚感覺異常和疼痛。
當然,帶狀皰疹也有很多不典型癥狀,這也給診斷帶來困難,如:
頓挫型帶狀皰疹:僅表現為神經疼痛而不出現皮損。
不全型帶狀皰疹:僅表現為紅斑與丘疹而沒有出現水皰。
大皰型帶狀皰疹:皮損表現為米粒至蠶豆大小的水皰、大皰、膿皰、血皰,表面有糜爛或少量滲液。
出血性帶狀皰疹:表現為簇集性水皰轉變為血皰,並出現散在分佈的瘀點、瘀斑。
壞疽型帶狀皰疹:表現為皮疹中心出現壞死,結成黑褐色痂皮。
雙側帶狀皰皰疹:表現為皮損沿身體兩側的神經支配區域分佈。
泛髮型帶狀皰疹:表現為帶狀皰疹同時累及2個以上神經節產生對側或同側多個病損區域,在臨床上較為少見。
散播型帶狀皰疹:帶狀皰疹中最兇險的一種,病毒偶可經血液播散產生廣泛性水痘樣疹並侵犯肺、腦等器官。
在臨床中帶狀皰疹患者的表現往往並不單一,常常是幾種特徵兼而有之。但無論是哪種特徵的帶狀皰疹,處理原則都是一樣,即「早診斷、早治療,並聯合多種治療手段,以最大程度減輕病毒對患者的損害,改善患者預後」。
3.如何治療帶狀皰疹?
說到
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當然就是抗病毒。香港時代醫療表示,在皮疹出現的48-72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效果最好。
雖然抗病毒治療並不會加快水皰小時,但可抑制病毒複製,減少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對神經損害,減少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或緩解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癥狀。
另外,我們還可以採取如口服止痛藥、外敷止痛藥、照光(半導體激光、氦氖激光等光療)等輔助手段,緩解患者的痛感。
4.超過 72 小時的「帶狀皰疹」還需抗病毒治療嗎?
和多數病毒性疾病一樣,帶狀皰疹病程有自限性,也就是說即使不治療帶狀皰疹的皮疹也是會自己好的,但這並不包括帶狀皰疹的神經痛。
我們都知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是先從神經細胞開始發動攻擊,而受損的神經細胞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修復的,這也就是說明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持續那麼長時間的原因,而且年紀越大的人,後遺神經痛的劇烈程度會越大,持續時間也會越長。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在皮膚癥狀出現後的48~72小時內開始,需迅速達到並維持抗病毒藥的有效濃度,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超過72 小時以後使用抗病毒治療,大部分患者無法獲益。但這並非絕對,以下幾種情況即使超過72小時,仍推薦使用抗病毒藥物。
1. 仍然有新的皮疹出現
2. 出現併發症,比如帶狀皰疹性眼病
3. 對於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而言 (如器官移植受者),迅速啟動治療是尤為重要的。所有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都應啟用抗病毒治療,即使癥狀出現的時間已超過 72 小時。對於免疫功能受損的播散性帶狀皰疹患者,應住院接受靜脈內阿昔洛韋治療。
簡單來說,無論是否超過「黃金72小時」,該用藥就用藥,該治療就治療,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藥物對症處理,以減輕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與水痘一樣,帶狀皰疹到目前為止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因此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是預防和治療帶狀皰疹的有效手段。因此,香港時代醫療提醒,50歲以上人士應儘早接種
康柏苗ZOSTAVAX生蛇疫苗,以預防帶狀皰疹以及其所引起的劇痛及後遺神經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