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2024
【骨質疏鬆】骨質密度少非長者專利?這些人士也要注意
按2021年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有約七萬三千多人報稱患有骨質疏鬆,當中逾八成是女性。
骨質疏鬆會增加骨折的風險,
然而社會大眾對骨質疏鬆的認識很多時只停留在「只有長者才會患上」,
忽略及早預防的重要性。
只有長者才會患上骨質疏鬆?並不是!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密度減少,導致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容易折斷。因為男性和女性的骨質密度會在 20多歲至 30歲時達到高峰,之後便會逐漸流失。女性會因更年期時女性荷爾蒙改變,加速骨質流失,故女性會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長者才會患上骨質疏鬆,但事實上有眾多風險因素都會導致骨質流失。陳醫生指出,個人生活習慣如吸煙、負重運動不足,少曬太陽引致維生素D缺乏等都是患上骨質疏鬆的相關風險因素,其他高危原因包括家族史、慢性疾病、藥物的使用、體重過輕,都會增加骨質流失,這些高危因素在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時便應多加注意。
如何識別自己是否患上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並沒有明顯徵狀,大部分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直至跌倒並發生骨折時才能發現。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患者即使只是受到輕微碰撞,都會很容易發生骨折。
一般大眾若本身沒有高危因素,沒有長期病患或長期使用藥物,只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運動,可以考慮在65歲後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以預防併發症或骨折出現才處理。然而,如果本身屬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或曾經使用類固醇的人士,可以與醫生商討,需否提早作骨質密度檢查,以評估及診斷是否需要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
患上骨質疏鬆可以如何治療?
骨質疏鬆的治療主要透過服用藥物配合改善生活習慣。藥物方面,抗骨質疏鬆藥物能夠增加骨質密度,同時減低骨折風險。現時抗骨質疏鬆藥物有口服劑型(如:雙膦酸鹽片劑)或注射劑型,均屬醫生處方藥物,須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
在生活習慣方面,平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日常生活可多作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有助增加維生素D,而維生素D也有調整免疫系統的功用。同時也應多做負重運動及肌肉訓練,強化骨骼,減緩骨質流失和減少骨折機會。
如果想治更好阻截骨質流失,可透過Medtimes 骨質疏鬆症治療增加骨質密度,增幅更高於傳統的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繼續保持健康活力。
圖:Freepik
相關服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