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於小朋友的鼻咽喉通道較短,以及自身免疫機能尚未完善,容易使外界病菌直接入侵氣管、支氣管和肺部,進而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
一旦肺炎患兒無法獲得及時、規範、徹底的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病情反覆或加劇,甚至誘發其他嚴重併發症,如新功能衰竭、膿胸、肺膿腫、心肌炎或中毒性腦炎等,部分進展較快的肺炎甚至可威脅孩子的生命。
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哪些癥狀來判斷是否患上肺炎呢?
❶ 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加快
肺炎是因為肺部感染,讓原本充滿氧氣的肺泡被炎症分泌的液體所佔據,導致氣體交換功能受到阻礙,限制氧氣的攝入,需要通過增加呼吸次數的方式來獲取更多氧氣,因此
肺炎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呼吸急促。
根據WHO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規劃,兒童呼吸急促的標準是:
● 2月齡以下寶寶,呼吸次數≥60次/分鐘;
● 2月齡-1歲的寶寶,呼吸次數≥50次/分鐘;
● 1-5歲的小朋友,呼吸次數≥40次/分鐘;
● 5歲以上的小朋友,呼吸次數≥30次/分鐘;
如何數孩子的呼吸頻率?
① 等孩子安靜、退燒時數,因為孩子的呼吸頻率會隨着活動情況有所差異;
② 掀開孩子衣服,通過看胸廓或肚子起伏來數,一起一伏算一次。
③ 最好記完整的60秒來進行評估,準確率更高些。
❷ 發熱、咳嗽和精神狀態差
如果病初或病程中出現反覆高熱,體溫在39℃或以上;
咳嗽在第7天後沒有逐漸減輕,反而越來越重,表現為咳嗽更頻繁,咳嗽動靜更深(聽起來像在胸腔發出的動靜);
或寶寶安靜時,用耳朵貼近寶寶兩側胸壁時,可聽到胸腔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並伴有精神狀態差、食欲不振等癥狀,需警惕肺炎。
值得注意的是,年齡越小的寶寶,他們的
肺炎表現往往並不明顯。部分新生兒在患肺炎時,未必會表現出發熱、頻繁咳嗽,而是表現為精神狀態差、鼻塞、嗆奶、嘴巴里吐泡泡、口周發青、呼吸加快,甚至呻吟等。因此,就算寶寶沒有出現發燒及劇烈咳嗽,但表現與往常不一樣,家長也需提高警惕,最好帶寶寶就醫診斷。
另外,如果孩子出現三凹征*,很可能是重症肺炎,應儘快到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
* 所謂三凹征,是指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肋間隙在呼吸時出現向內凹陷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