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14.2023
發生過敏時該怎麼辦?可能引起過敏的誘因有哪些?
引起過敏反應的成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藥物因素、飲食因素,其次是環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
● 藥物因素
容易引起過敏的常見藥物主要包括:
- 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頭孢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
- 解熱鎮痛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 鎮靜及抗癲癇類藥物,如魯米那、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
- 生物製劑類,如各種疫苗、血液製品、破傷風抗毒素等
- 中藥製劑類,如魚腥草注射劑、雙黃蓮注射劑等
以上藥物可通過各種途徑誘發機體出現各種類型的過敏反應,並且在多數情況下,藥物過敏患者其體內可同時發生多型過敏反應。
● 飲食因素
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有很多,其中牛奶、雞蛋、花生、堅果、有殼海鮮、大豆、小麥等食物與90%以上的食物過敏相關。
● 環境因素
塵蟎、寵物皮毛、花粉、真菌、二手煙、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性顆粒物等都是常見的致敏原。
● 不良生活方式
- 在花粉傳播季節外出時,沒有正確佩戴口罩、眼鏡等防護裝備
- 不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使室內遍布大量塵蟎
- 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使黴菌大量滋生
- 不注意寵物清潔,使寵物的毛髮、皮屑等飄散於室內
香港過敏測試提醒,免疫系統侵犯的組織部位不同,過敏癥狀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患者就醫時建議根據癥狀來考慮就診科室,如:
• 患者如有噴嚏、清水樣涕、鼻癢、鼻塞,同時可伴眼部癥狀、咳嗽、鼻出血等表現時,應前往耳鼻咽喉科就診。
• 患者如有反覆發作的喘息、咳嗽、氣促、胸悶,常在夜間和(或)凌晨發作或加劇等表現時,應前往呼吸內科就診。
• 患者如有風團、血管神經性水腫、瘙癢、慢性複發性濕疹樣皮疹、急性期紅斑、滲出和結痂等表現時,應前往皮膚科就診。
• 患者如有發熱、頭痛、關節痛、腹痛、嘔吐、血尿、蛋白尿等表現時,應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
• 患者如有反覆多次進食相同可疑食物後嘔吐、腹瀉、腹脹和便血等表現時,應前往消化內科就診。
• 患者如有眼部瘙癢、流淚、充血、灼熱感、異物感、分泌物增多等表現時,應前往眼科就診。